木、贝雕台镜《嫦娥奔月》欣赏 文化习俗 图1张

    木雕与贝雕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艺种,采用的原料分别是木材和贝壳,雕刻使用的工具,运用的技艺也不一样,而将这两种技艺组合在一起,创制出实用与欣赏相结合的作品,确实是很少见过的。这件木、贝雕台镜《嫦娥奔月》是由原惠来县工艺厂的辜武强、曾宝国、林裴德、翁振汉等四位木、贝雕艺人通力合作的,1980年在汕头地区工艺美术艺人、创作设计人员代表大会的作品观摩中,荣获创新产品二等奖。这件作品已被有关部门收藏了28年,今首次展现在大家面前,以饱眼福。

    这件作品是由木雕、贝雕及玻璃镜三部分组成,下部的木雕高34厘米,以樟木为原料,上下宽、中间窄,上宽30厘米,下宽37厘米,呈“之”字形状,用圆雕、浮雕、沉雕等传统技艺进行雕刻,画面上峰峦叠嶂,奇峰挺拔,松树傲立,云海弥漫;山下高不过1厘米的农舍、寺庙、佛塔掩映于繁茂树木之中,山间的河水静静地流淌,一座小桥横跨两岸,刻画十分精致细腻,充分地展现风光旖旎的人间美景。在群峰之上的祥云缭绕,拉开了天地的空间,云朵从小渐大,形成布局上的中景,系用贝壳雕磨而成。长7厘米、高4厘米的玉兔,生动有趣,嵌于祥云之中,紧随嫦娥之后。近景处云端上的嫦娥俊俏美丽,脸上挂着微笑,身姿舒展生动,纤细的手提着一盏宫灯,身略侧转,回首俯视人间,有恋恋不舍之情感。人物形象选用多种贝壳经精心雕磨、拼贴而成,龙凤髻头饰缀上一只绿色的凤凰,喙衔着一串吊珠;上衣、腰裙、环佩、飘带等红、黄、绿多种颜色,鲜艳夺目;服饰的式样、质感,用线条加以刻划,与中国画的勾勒方法相似,富有韵律美;衣纹的变化与动态一致,借助飘带、佩带、广袖扬动,增强人体轻盈、飘逸的动感美,人物的仪容神态,景色的妩媚动人,都充分表现出来。此外,还十分巧妙地将直径30厘米的圆型玻璃镜作为“月亮”,构成一个完整的画面。髹漆贴金的木雕映衬着贝雕人物形象,山水的圆雕与人物的浮雕既形成对比,又和谐统一,多艺相融,突出主题,清新出俗,具有独创性和工艺性。作品将三种不同材质的物象进行组合,互相依托,对缝准确,吻合严密,从而组成了一件既有欣赏性,又有实用性的作品,独具匠心,令人赞不绝口。

    惠来县是原潮汕地区贝雕工艺品的主要产地之一,早在1926年艺人们就已用天然贝壳组缀小盆景、挂屏画。新中国成立后的十年间,先后有多件作品参加地区、省及全国展览,其中挂屏《祖国万岁》选送北京参加建国十周年展览。1972年重新成立工艺厂后,又有《九龙戏珠》、《十八生省图》挂屏及《盘龙古瓶》、《薰炉》等立体摆件参加汕头地区工艺美术展览。产品远销西欧、东南亚等国家及国内的上海、武汉、南京、广州等地,深受欢迎。

你是本文的第1111位读者
来 源: 《汕头日报》2008-03-30
作 者: 曾广锡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