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打锡业与木雕、石雕、剪纸都是潮汕的特色手工业,在历史上曾留下了繁盛的光辉一页。打锡业是指纯手工制作锡罐、锡盒、锡啤酒杯、锡边炉、锡制香炉、烛台等锡制品的手工业,而潮汕打锡业,则是以制作锡茶罐为主的手工业。

    中国人甚至全世界都知道,潮汕功夫茶是潮汕特色之一。老一代潮汕人对于喝功夫茶的讲究绝不亚于日本茶道,然而年轻一代却早已厌烦了那一道道繁杂的工序,选择了忽略传统工序的便捷的方式,使得潮汕的特色正在逐步消逝。潮汕传统文化有的正面临着被年轻一代遗忘的危机,这并不仅仅体现在潮汕功夫茶工序的简略上,其中,最重要的是保存茶叶的锡茶罐。

    上世纪初,在小公园国平路“居士林”边曾有一条“打锡街”,街上共有18家打锡铺;原居平路食品大楼在解放前曾是“颜辉记锡器店”;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潮汕锡啤酒杯曾远销欧美,甚至闻名世界,多数外国人专程到中国直购锡制品,当时的打锡业迎来了第一次发展高潮。

    抗日战争时期,由于日寇入侵,打锡师傅为避战乱背井离乡,打锡业因此进入低潮。直到抗战胜利后,英美商人进入潮汕市场,卷起了锡制品的抢购热潮,潮汕打锡业得到复兴。然而,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出口困难,打锡师傅纷纷失业,打锡业经历又一次萧条。直到上世纪60年代,政府大力支持手工业发展,在陶瓷出口公司属下建设一个锡器工场,在万安街的打锡工场中产出的锡制品皆由香港转销世界各地。

    改革开放后,打锡师傅多数已到退休年龄,锡器工场倒闭,但老师傅们带动各自后代,以家庭作坊形式制作锡茶罐,产品由汕头茶场通过广州交易会出口,并由此带动了内销。

    打锡业一直在坎坷中发展,经历一次又一次的萧条,又得以一次又一次的复兴,在潮汕民间工艺中占有一席之地。然而现代人被机械工业提供的便捷所惑,这些传统手工制品已是乏人问津,目前曾经风光一时的潮汕特色手工业已濒临“灭绝”。

    现在汕头市区打锡业的资深师傅不超过十人,并且面临后继无人的窘境。是什么使得曾经风靡全球的潮汕手工业面临如此困境呢?潮汕打锡业还会“复兴”吗?

    据了解,现在汕头市区只剩下3家打锡店,分别在红亭花园、商业街、万安街原锡器工场,这3家店的经营者都是颜氏后代。红亭花园的一家以外销为主,所制锡茶罐多销往日本、澳大利亚、美国以及中国台湾、香港市场;商业街及万安街的两家以内销为主,汕头各茶行多从此两处购进锡茶罐。但是在近几年,这仅存的3家打锡店也是生意萧条,打锡师傅们经常无事可做,也常为打锡功夫没有后传而担忧。

    打锡功夫后继无人,打锡业面临又一次萧条,政府和社会大众能否保存这一潮汕特色手工业呢?

你是本文的第941位读者
来 源: 《汕头日报》2007-03-11
作 者: 颜昭华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