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游戏方式,也反映了社会时代及地方的文化条件。旧中国非常贫困,农村破产,儿童游戏城乡有别,校内校外也有不同。尽管社会落后,民生困苦,农村儿童也会发挥智慧,做各种游戏玩乐,方式多种多样。其特点就是不必花钱购买的玩具,就地取材徒手自制。成人传给孩子,兄姐传给弟妹,左邻右舍,共同游戏,一代传过一代,成为传统的游戏方式。现在,虽然商店的玩具很多,儿童运动器械也不少,还有先进的电器玩具和电子游戏,但农村中还保留着传统的各种游戏方式。这些方式,常见的有下面几种:
    拍皮球。现在儿童玩的是橡皮球和塑料球。可是当橡皮球在农村还没有出现的时候,农村小姑娘就用杂布或破旧袜子抽出棉纱紧紧扎成小拳头大的圆球,外面再用线缝得坚实,教弟妹拍玩。边拍边唱一二三……(唱数字都是改用平声)。或用一只脚盘过跳着的纱球,或用脚尖轻拍线球,花样多,玩得乐。
    踢毽子。农村儿童玩的毽子,是用废屐皮装上一两个古铜钱和几条鸡毛自制的。女孩还用布缝成一个寸多见方的封口小袋,内装一些沙粒作重量,仿毽子踢法,便不叫踢毽子,而叫“踢印”。
    跳绳。农村孩子常以刚挖割的干薯藤作绳来跳,也常用旧麻绳来跳,两人拉的跳绳则常用大草绳。建国后,各地互仿,在学学生由学校传出来,发展为双绳的“跳牛皮筋”了。
    抛瓦片。用小瓦片在池塘边向水面横抛,瓦片在水面跳动前进,看看谁的瓦片抛出后在水面跳动的次数多。这一游戏也说明潮汕平原池塘多、废瓦多的地方特点。
    玩甲虫。夏天,麻林中有好多绿色的甲虫。孩子们常到麻林里抓这种甲虫,虫足系上绳,再向上距一寸地方穿系一个小蚶壳,手系绳末,把虫及蚶壳垂下,动了动它,甲虫就飞起来,蚶壳也同时转动,转得快,就形成碟子形。也有抓了四、五只这样的甲虫,折去半条腿,分开插在小荆棘枝的剌上,用口吹它们,它们就飞了起来,但都飞不离荆刺,因飞而鼓起风,接近脸的地方,好似小电风扇,可以取凉。
    打朴籽枪。清明前后,野外的朴籽树结了很多绿豆大的果粒,孩子们取下果粒,用绿竹切下约半尺长小管,又用一只竹筷削成小圆杆在管中抽动,把第一颗果粒塞进去,再塞进第二颗,用小竹杆向管里推,前面的果粒就像子弹一样,“噗”的一声射了出去。孩子们互射斗玩或射其他畜物作乐。清明过了很久,朴籽树已没有小果了,孩子们就用土纸浸水捻成小粒代替朴籽作子弹,也同样可玩。这是利用空气压力的小汽枪。
    “抛科(颗)”。孩子常找五小块石子或瓦片敲去棱角,磨成圆粒状,大小差不多,就可作几种玩法。有的是两人对赛,有的是数人同玩。有弹石子的玩法,弹这个石子碰另一个被指定的石子而不会触动其他石子的玩法;有的是把石子抛向上空,迅速取起地上的其他石子,后再接住空中掉下来的石子;有把五个石子放在掌背上向上抛,翻掌接住掉下来的石子……等等,女孩子很喜欢玩。
     耍芭蕉杆枪。香蕉或芭蕉收割后,孩子们取其叶杆,去叶片存柄,削起两寸长的厚片数页,一个个摺扬起来,作长枪状,一手提“枪”,一手向各翘起的片子捋去,发出“卜卜”的“枪声”玩乐。
    耍线绳。以几尺长的粗线接成圈,两人对玩,以双手各指套线变出几种花样。耍果核。以两个芒果核,一个截去三分之一,掏去核肉并钻一小洞,一个插上一小段竹杆系一线从下同一个的孔中穿出,可以接得上面一个团团转。用荔枝核两个各插上一支如牙签的小竹,再插在一段一寸多长的麻杆两边,麻杆下边削尖,变成不倒翁状玩耍。
    很多很多的游戏玩耍都是在某季节、时令,以土产品作简单材料当玩具用,既是风俗,也可以窥见地方产品风貌。又如用老了的萝卜挖空装上烛成为“萝卜灯”,以绿甘蔗叶卷成喇叭形吹号作乐,以榕树叶卷成叫子,还有耍蚶壳、耍榄核等等。
    

你是本文的第2888位读者
来 源: 《潮汕民俗大观》
作 者: 陈觅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