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阳舞狮 文化习俗 图1张

      舞狮活动,在我国源长流远,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期时汉人流行“假面戏”,把人扮成兽,模拟野兽的形状作表演,其中狮子舞是最有代表性的一项活动。唐代,舞狮是一种宫廷的娱乐活动,唐人称舞狮为“五方狮子舞”。
  狮子是“百兽之王”,古代人认为狮子能驱魔降邪,属祥瑞之物,蕴含着“消灾除害”、“预报吉祥”的含义。他们把这吉祥瑞兽拟人化,赋予舞蹈动作,并由简单的跳跃,手舞足蹈,逐步改进,变换动作而演绎成为民间艺术和传统民俗文化。
  我国传统舞狮,有北狮南狮之分。舞狮讲究技巧,是一门融武功、舞蹈、技巧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北狮表演形式,多为雌雄共舞或大小群舞。舞狮人藏于狮内,表演动作轻巧灵活。常以温顺、柔和、轻松、欢乐等气氛。北狮伴以京锣、鼓、钹等轻快节拍乐器,主要象征吉祥、和平、欢乐,人们称之为瑞狮。南狮表演时,一般由三人组成,一人舞狮头,一人舞狮尾,另一人扮成手执葵扇的笑面佛或扮成手持彩球的武士。表演时由笑面佛或武士出场引路,狮子后面跟着锣鼓队,这时随着鼓点的轻、重、快、慢,狮子的表演千姿百态,时而摇头摆尾,时而腾挪跳跃,时而昂首仰视,时而俯首匍匐,并做出搔头、朝拜、舐毛、酣睡等动作。在表演技巧上有爬杆、过桥、翻身、咬球、采青等动作。动作妙趣横生,令人捧腹。南狮舞动范围广阔,形态勇猛,低跳高跃,灵活多变,配以强壮雄健之士,运用各种腰肢动作,马步功法,以表现威猛壮烈,勇往直前之意志。舞南狮常伴以大锣、大鼓、钹等声势雄壮、激越、令人振奋乐器。南狮既表现威武雄浑,又能表现喜、怒、哀、乐、惊等各种情感,故人们称之为醒狮。
  揭阳舞狮源于何时,稽查史书,没有明确的记载。19世纪初福建泉州少林传人陈南枝前来揭阳传授武功,曾传授揭阳徒弟们学习舞狮的技巧、动作。 揭阳舞狮,属于南狮表演艺术。而传统的南狮舞蹈,又分红狮、黄狮、黑狮三种颜色。这三种颜色的狮子,又分别代表三国时代刘、关、张三位著名历史人物。即:黄色狮子代表刘备风度;红色狮子代表关云长风范;黑色狮子代表张飞风格。在我国历史上,刘、关、张他们的忠、义、仁、勇精神,侠义豪放的性格,英勇善战的气魄,历来备受武林人士所敬仰和崇拜。南狮表演神态的技艺非常精彩,七情表达的动态、静态发挥得惟妙惟肖,淋漓尽致:见猎时喜,失望时哀,闯阵时怒,获猎时乐。既表现出刚勇威武,也表达了细腻的情感变化。
  过去,舞狮之后便是武术表演,表演者表演各家武术套路。表演模式是:先由一个人登场,徒手打一套拳路,接着,各人以刀、槌、长矛、三股叉等,各表演一套枪法;最后,是对打,即徒手对刀,刀对槌,槌对长矛,双锏对长矛,长矛对三股叉。有的对打是四人对打,也有八人对打的。有时还有带杂技性质的表演,如镖刀圈,钻火圈等。
  近年来,揭阳许多舞狮队致力于提高舞狮艺术技巧,训练和表演了许多高难度动作。包括踩桩、高低桩跳跃、爬竿、攀梯、摘绣球、挂贺联等技艺。
  做为一种民俗活动,每逢春节、元宵、国庆等传统节日,新楼落成,公路、桥梁建成通车庆典,主办单位或个人都要请舞狮队到来表演助兴,既能增加节日气氛,又能烘托出吉祥之意,相沿成习,舞狮活动遂成为揭阳民间节日庆典的主要文娱活动之一。

你是本文的第1055位读者
来 源: 《揭阳日报》2011-05-11
作 者: 谢琼霞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