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以后,潮汕各乡社游神赛会盛行,民间舞蹈也随之相继出现。至清代、民国年间、每年农历正月,祭祖、酬神、贴金身、换袍服,高灯彩旗,礼仪十分隆重,据清《澄海县志》记载,正月十六,各乡社鸣锣击鼓,以娱乐神明,姿态非常优美,每每聚众千人或数百人不等,其中有穿红衣,头裹红布,手执兵刀,舞蹈于神明之前。这些民间舞蹈载歌载舞,气氛热烈,清嘉庆十七年(1312年)澄海县令李书吉的《赠行》诗中有“踏歌声里夕阳天,泪滴桃花水共妍”之句;康熙癸亥年(1683年)澄海县令王岱的《迎春韵》中也有“逐例歌吹向野迎,童妪随车杂沓行”诗句,对活跃于闾里村寨的“踏歌”形式的舞蹈和娱神、娱人群舞予以生动形象的描述。
    潮汕民间舞蹈有40多种,大致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动物舞蹈,如蜈蚣舞、双咬鹅舞、骆驼舞、麒麟舞、龙灯舞、鲤鱼舞、青狮舞、舞九鳄、布马舞、孑L雀舞、啄鹤舞、水族舞等等。
    第二类是广场舞蹈,有以历史故事人物出现的英歌舞、车鼓舞、赞鼓三点金等。
    第三类为宗教、祭祀中的酬神舞蹈,如佛事中的“挨池”、“过桥”、“走五方”等庙堂舞蹈,祭祀中的酬神群舞、道教中的“九莲灯”等。
    潮汕民间舞蹈有气势雄浑、刚柔相济、生动风趣、借物寓意等艺术特点,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是游神赛会期间游艺活动的重要内容。
    

你是本文的第857位读者
来 源: 《潮汕游神赛会》
作 者: 陈韩星、王泽晖、洪介辉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