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大锣鼓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传承好这一传统文化,湘桥区意溪镇就有这样一个人,为了潮州大锣鼓的传承,不辞辛劳,四处寻找失落在民间的锣鼓牌子套。他,就是施绍春。
    施绍春,潮州大锣鼓师傅,年届5旬,年少时,他觉得锣鼓声真好听,每有演奏,常走在前面看。当时,卢清江老师发现他的执着,便教他学打鼓。每次教上一部分,他就很快学会一部分,再教一部分,他又学会了。1976年,施绍春师从林坤河先生,学习了《追舟》等4套传统大锣鼓牌子套。30年的演奏岁月,让他看到这样一个事实:传承敲打锣鼓技艺只是口授心传,缺乏锣鼓念谱的文字记载,难免出现谬误或遗忘。他有心把它进行整理,更好地传承。
    《潮州市民间音乐志》记载:“意溪林番葛先生,有《浏阳山对阵》、《百面关》、《平西夏》三套大锣鼓套已失传”,究竟在哪里呢?施绍春想:这三套锣鼓牌子套是很有价值的,如果能得到它们,是很有意义的。他暗下决心四处寻找。
    几年来,他到潮安、澄海等地,穿街过巷寻找失落的锣鼓牌子套。后来,在澄海溪南乡,终于找到一套极其相似的《浏阳山对阵》大锣鼓套。
    那是前年正月,施绍春特意到澄海溪南乡看大锣鼓巡游,得知澄海梅州乡有一个继承传统锣鼓套的人物林伟睦。于是,择日亲自上门拜访林先生,经过交谈得知林先生所继承锣鼓是他父亲从澄海南洋乡学来的。而南洋乡正是林番葛先生生前传授锣鼓最多的一个区域。经过查阅林伟睦先生保留的锣鼓曲谱,从手抄本密密麻麻直写的“工尺谱”中,竟然发现其中就有《闹阳山》牌子套,这跟《浏阳山对阵》的牌子套名——“浏”跟 “闹”,一字之差,却是字音相近。很可能就是失传的那一套。遗憾的是,林先生的父亲还没在曲谱标下锣鼓点,如果老人家还活着,那就更加完整了。于是,两人约定找空闲时间,再次交流整理。世事难测,没料到前年年底,林伟睦先生病故,交流整理的线索中断了,又留下了一个不可弥补的遗憾。
    得到《闹阳山》这一套锣鼓牌子套以后,施绍春着手进行归纳整理,并努力寻找一条普及渠道,准备组织青少年进行练习。他说:“只有传承,才能显示它的生命力,不然,就等于失传了。”最近,他还到枫溪区槐山岗寻找许裕兴老先生解放后曾经抄写的锣鼓曲谱。总之,他只要闻知哪个地方哪个人有保留失传的锣鼓曲谱,他就会积极设法寻找。
    当笔者问施绍春为什么要这样执着寻找失落的锣鼓声时,他说,从搜集的锣鼓曲谱每个简单符号,都记载着老一辈的音乐细胞,可以发现他们当时的文化信息,从中看出他们对潮州大锣鼓艺术追求的精神,这也让我们后一代对潮州大锣鼓文化能够更好地传承。            

你是本文的第2148位读者
来 源: 《潮州日报》2009-04-02
作 者: 卢锦标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