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源远流长的潮阳笛套音乐是潮阳民间艺术“三瑰宝”(英歌舞、笛套音乐、剪纸)之一,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2006年,潮阳笛套音乐入选第一批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粤东潮阳笛套音乐属于套曲式的音乐品种,它以笛、管、笙、箫为主奏乐器,并配以三弦、琵琶、古筝和其他的弦乐、弹拨乐等。潮阳笛套音乐是少数能够幸存至今的古老乐种之一,相传是宋末随文天祥义军进入潮阳的宫廷乐宦所传入,经过历代民间艺人的传承和发展,成为具有“潮阳味”地方特点的一朵雅俗共赏的民间乐苑之花。在1985年出版的《潮阳笛套音乐》一书中,中央音乐学院曹正教授为该书作序,称潮阳笛套音乐为“盛开在岭南永不凋谢的华夏正声”。 林少雄是已故潮阳笛套音乐领军人物、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林立言先生的大儿子,在今年年初林老先生病故后,林少雄子承父志,接任起潮声丝竹社社长。 林少雄向记者介绍,他的父亲林立言先生自小酷爱潮乐,十岁便学习司鼓并师从潮阳笛套古乐大师郑国瑞。然而,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古老的笛套音乐展示平台日益消亡,人才出现断层。为此,林立言不辞辛劳收集整理笛套音乐资料,并将文革期间冒着危险与师弟蔡衍生前往师傅家收集的曲谱捐给潮阳区出版《潮阳笛套古乐》,潮阳潮声丝竹社正是他打造的传承潮阳笛套音乐的队伍。 为使笛套音乐能世世代代传下去,丝竹社接纳广大潮州音乐爱好者,乐友来自社会各界,他们互相交流,切磋技艺。目前,丝竹社已经培养了一大批演奏司鼓和笙、箫、管、笛等优秀年青接班人。 林少雄说,在全体乐友的共同努力下,丝竹社克服了种种困难,发掘整理了20余首牌子曲,特别是蔡衍生、林立言等人还发掘和整理了前辈老艺人未能完成的古老宫廷歌舞乐“御制四景玉娥郎”。 汕头市潮阳区历史悠久,是粤东古邑,该区旅居海外的华侨、华人、港澳台乡亲达200多万人,其中旅居泰国的占一半以上。逢年过节回乡探亲的海内外乡亲们,都要去听听古老的、极具“潮阳味”的笛套音乐。 每年的农历8月18日,潮声丝竹社都遵循传统举行赏仙会。此项活动起于元代,至今已有近700年的历史。据传,元朝时期,在残暴高压的统治下,富有民族观念的潮阳人民,时时牢记家国之仇,眷念前朝,于每年8月18日夜,在潮阳棉城的南坛举行“赏仙会”。所谓“赏仙”,只是一个隐蔽借辞,实际是为了怀念先朝,抒发忿懑之情,所以会上所奏之乐就是宫廷的笛套音乐。自此棉城“十八赏仙”,成为一个民俗流传下来。 林立言先生病故后,林少雄接过传承笛套音乐的接力棒,投入资金对潮声丝竹社进行全面装修,他告诉记者,会继续将潮声丝竹社发展壮大,将笛套音乐传承下去。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