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剧的行当一开始便继承南戏七角分行的办法,如《金钗记》、《琵琶记》都是按生、旦、外、贴、丑、净、末七角来安排的。到了《金花女》,虽出现婆、童、梅香、手下等称谓,但直至清末,潮剧行当仍大体循南戏七角旧观。
  随着历史的发展,新行当不断产生,比如,文明戏带动了裘头丑、褛衣丑、长衫丑的出现。潮剧目前共有二十多个行当。新中国成立之后,归纳为生、旦、丑、净四大行当,这便与大部分剧种合轨了。生、旦、丑、净之下,再分若干个小行当。好像丑行分为十种,为其他剧种所无。
  行当列简表如下:
  生:小生、老生、武生、花生
  旦:青衣(乌衫)、闺门旦(蓝衫)、衫裙旦、彩罗衣旦(花旦)、乌毛、白毛(老旦)、武旦
  净:文净、武净(草鞋乌面)、丑乌面
  丑:官袍丑、项衫丑、踢鞋丑、武丑、裘头丑、长衫丑、褛衣丑、老丑、小丑、女丑
  在四大行当中,潮剧净行最弱,分类也最简单,不像京剧那样分得很细,有大花脸(铜锤花脸)、二花脸(副净、架子花脸)、武净、摔打花脸、毛净、红净等分类。京剧的旦行和生行也比潮剧分得细,各有十多种。
  在潮剧的所有行当中,只有丑行分类最细。京剧仅有六种丑,潮剧却有十种。其中,武丑、老丑与大多数剧种相同。官袍丑,几乎所有的剧种都有这一行,只是称谓略有不同而已,有的称官丑,有的称袍带丑。项衫丑,有的称方巾丑,有的称褶子丑,或丑生、公子丑。另外,京剧有专扮花花公子的鞋皮丑,也近似潮剧的项衫丑。小丑,近于京剧的茶衣丑。
  至于女丑,越剧称婆娘丑,京剧称丑婆子,有的则归入旦行,称丑旦或摇旦。
  至于长衫丑、褛衣丑、裘头丑,大部分剧种都没有,或归入其他行当中。
  行当,古代称为脚色(角色)。从戏曲史看,其划分是由简而繁的。唐代参军戏只有“参军”、“花鹘”两个固定脚色。其后,宋杂剧、元杂剧、明传奇,脚色不断增多,名称也互有不同。在近代,行当一词,指戏曲演员专业分工的类别。它是根据所演不同的脚色类型及其表演艺术的特点而逐渐划分形成的。每个行当都有严谨的法度和表演程式。
  行当分得过细也不一定是好事。既分了行,便有各自的规范。而演戏,却要从人物人手,深入角色的内心世界,揣摩其性格特征,这是创造人物的基础。用一种行当去套某个人物,有时难免要削足适履,故常常要跨行。一名好演员,多掌握几个行当的技能,演出时才能应付裕如。
  

你是本文的第955位读者
来 源: 《 潮剧漫话 》
作 者: 李汉庭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