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潮阳县贵屿华美村的“彩街路棚”,就是在每年二月(日无固定)游神的日子里,民间称“张巡、许远双忠公春游”,把各家各户珍藏的古字画挂在街道旁临时搭建的展棚上,成为一个大型书画展览。其来源有两种说法:一说起源于明代乡贤的一个倡导。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进士出身的陈■、陈江看到乡里举行老爷春游活动时,只是热热闹闹,缺乏文化氛围,便模仿苏杭庙会的做法,发动村民摆出书画、收藏宝物助兴,春游“彩街路棚”书画挂展从那时发端。另一说与陈北科有关。相传明代嘉靖年间,在朝廷任大理寺少卿的乡人陈北科告老还乡,带回了一大批名人书画,为了让乡人欣赏这些作品,陈北科把书画挂在村里大街商铺的门顶墙上,一里长街书画琳琅满目。自此乡人从模仿名家书画开始了书画创作活动,并在游神赛会展示自己创作的书画和收藏,薪火相传,延续至今。
华美乡是一个文化乡,纱灯、民乐远近闻名。所以,华美纱灯也是新街路棚的一大亮点。据介绍,过去的纱灯是不会转动的。现在,随着工艺的更新,特别是农村有了电灯照明,纱灯屏也变活了。《桃花过渡》的渡伯执桨划船,桃花手拿雨伞,频频转动,船似在碧波上徐徐前进,人物神态安然。据纱灯制作老艺人陈植坤介绍,制作纱灯时要先用纸扎成人物模型,然后用泥塑成手脚和头部,再用各种布料剪裁成“衣服”、“帽”、“鞋”等,给人物穿戴上。纱灯作品有古今人物、花鸟虫鱼、龙虎狮象……人物和动物的手脚关节要装成活的,接上小马达,用小电池作电源带动,使人物有的点头哈腰,有的手舞足蹈,有的跑步滑动;小动物有的走跳,有的觅食,妙趣横生。据介绍,贵屿华美村的纱灯,已远销省内外各地和东南亚一带。 老爷春游彩街路棚活动在1.6公里长临时搭建的路棚上,除展出明清古字画和遍及全国各省、市的书画各家佳作外,还有摄影、剪纸、雕刻、邮票、古钱币、刺绣、灯饰等达2600余件,成为“中华民俗文化一绝”。 在游神赛会活动中,各家各户总是把自家最拿手的把戏亮出来,那家的猪、羊养得又大又胖,那家的剪纸剪得又雅又细,那家的绣花绣得亦精亦美,这些,都在比赛。比赢了,人们就称赞那家的媳妇贤惠。所以,年终的游神赛会,实际上也是潮汕姿娘手工技艺和各家各户生产、生活的大比试。精、美、细,成为了潮汕姿娘家事活的最高境界,“粗细样样会”(也就是既会做家务活,又会做手工活),成为潮汕姿娘贤惠的标准。在各乡各里、各家各户的大展示、大评比活动中,有效地激发农副业生产、烹饪技艺和民间艺术的发育和发展。“潮汕姿娘会做花”、“潮汕姿娘会理家”、“潮人种田如绣花”,早已声名在外。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