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彩桥是揭阳由来已久的一种民俗活动,旨在祈求吉祥如意,福泽绵绵。迄今为止,行彩桥习俗已有260多年的历史。

    据清乾隆《揭阳县志·俗志》记载:据说古时揭阳城常遭洪涝灾害,百姓苦不堪言,有一年,城中有一老人梦见一位仙姑告诉他,某日要暴发洪水,揭阳城将被洪水淹没。但在洪水到来之前,地上会有一条五彩缤纷的桥连接天空,只要往桥上走便可逃过灾难。此人梦醒后便将仙姑托梦之事告知邻里乡亲,亲朋戚友。于是一传十,十传百,全城中人都知道此事。大家将信将疑。说来奇怪,这年,正当人们欢天喜地闹元宵时,突然大雨滂沱,榕江南北河水暴涨,洪水像凶猛的野兽一样咆哮而至,揭阳城顷刻被淹没,在此危急之际,忽听空中一声霹雳,一位仙女飘然而至,只见她舞动手中一条条彩带,顿时,彩带化作一座座美丽的彩桥,城中百姓纷纷行过彩桥逃难,全城百姓安然无恙。这一传说虽然带有迷信色彩,但以其特殊的魅力传承了几百年,为这项民俗活动增添了几分神奇的色彩。此后,每年元宵节期间行彩桥,衍沿至今,历久不衰。

    榕城作为原揭阳县治,已有800多年的历史,由于榕江南北河夹城东流,城中河道交错,但见“城中竹树多依水,市上人家半系船”,有水城“小苏州”的雅称,是名副其实的水乡,被誉为“水上莲花”。有水必有桥,所以城中桥梁甚多,因而人们便以行彩桥的形式寄托对美好生活的祝愿,寄寓新的一年通过行桥“行兴行灵精(精神)、行兴行财情(兴旺)、行兴行高升(仕途晋升)”等美好愿望,祈望新的一年吉利祯祥。

    行彩桥的时间是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一至正月十六日。正月十日之前是活动的筹备阶段,这期间男女老少兴致勃勃地折来榕枝竹叶,系上彩带,挂上众多的灯笼,装饰附近的桥梁,男女老少为祈福迎祥,踊跃参加搭彩桥。正月十一起开始行彩桥,行彩桥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正月十一称为行头桥,正月十五为行二桥,正月十六为行尾桥,行尾桥为整个活动的高潮,高潮过后整个活动随之结束。

    正月十一日晚,夜幕降临时,人们点燃彩桥的灯笼,顿时华光四射,居民三五成群,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涌向彩桥,许多妇女还摘下榕树叶为头饰,取吉祥如意之义。各街坊、寺庙也于十一夜起,用榕枝搭彩门、悬灯橱。此时,锣鼓喧天,弦歌悠扬,欢声笑语,气氛十分浓烈。

    年轻的男女青年行彩桥,男青年祈望娶美丽贤慧的妻子,女青年祈望嫁得英俊有为的丈夫。从前行彩桥,人们必先行县署衙前的太平桥,祈望新一年家人远行吉利全年平安吉祥。后太平桥被毁,石狮桥最为热闹。石狮桥位于城中心,横架玉窖溪上,因桥中设置了兽中之王——石狮神像而得名。石狮桥的石狮相传是为镇守全城而安置的,被称为神狮和灵狮,因而到石狮桥行彩桥有一项特殊的活动——摸狮。当行至石狮桥时,许多祈望新一年生子添丁的人纷纷摸着桥上石狮的耳朵,口念“摸狮耳,生阿弟”,祈望自己能聪慧过人的则念“摸狮鼻,写雅字”,青年男子则摸着石狮的肚子,念“摸狮肚,娶雅嬷(娶美丽的妻子)”,青年女子念“摸狮中,嫁雅安(嫁英俊的丈夫)”,祈望大富大贵的念“摸狮嘴,大富贵”,祈望经商发财的念“摸狮脚,有钱担”等等。不同身份的人用不同的祈祷语,都在心中为各自祈福,有的人还从彩桥上摘下榕枝、竹叶,带回家中,祈求新的一年全家吉祥如意,诸事遂顺,幸福安康。

    行彩桥作为一项传统的民俗活动,以其独特的魅力传承了几百年。2007年行彩桥活动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你是本文的第891位读者
来 源: 《汕头特区晚报》2013-02-22
作 者: 谢琼霞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