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海樟林游火帝防祝融 最新 图1张

    3月21日(农历二月十四日),汕头市澄海樟林一带乡村联合举办一年一度的游火帝防祝融民俗活动。当日,樟林“游火帝”民俗活动配以锣鼓队、西乐队、醒狮舞、英歌舞表演,旨在纪念有功于民的县令杨天德,提高人们对火灾的防范意识,吸引四乡八里群众前往观看。

    据了解,澄海区东里镇樟林一带是清代前中期的著名海港,海运商贸十分发达,铺户甚多,常生火灾。光绪年间当地流行的《樟林游火帝歌》中就有:“只等按下不必言,唱出八街人知端。第一有钱长发厂,第二有钱永兴街,沽行豆行全整齐。第三就是西门外,西门一厂人俱闲,厂名叫做古新街。第四仙桥近涵头,高楼茶居也都齐。第五就是洽兴街,洋货交易在外畔。第六顺兴多洋行,也有当铺甲糖房。第七广盛销海味,亦有扣牯共牵罾。第八仙园四角街,酒坊药行也大间。”的描述,证明早在乾隆七年樟林就以河沟两旁兴建的店铺为核心,商业街区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与之相邻的南社、东社、塘西和仙陇等社也有部分街巷逐步被商铺所占据,最后在包括塘西和仙陇的新的社区中央,出现了长发、古新、广盛、仙桥、洽兴、顺兴、永兴和仙园等8个商业街区,万商云集,热闹非凡。然而,由于疏以管理和缺少防患意识,以致这里出现“正是年年遭火难,一年一次真惨凄”的现象。

    乾隆八年(1743年),即樟林扩埠的次年,知县杨天德视察樟林时,了解到当地百姓年年遭受火灾之苦,遂倡仪在樟林“八街”街口建一座火帝庙(所谓“火帝”即是神农氏,因为他用火给百官命名熏所以称他为“火帝”。),并题“坎离既济”为匾,让百姓在祭拜的同时也敲响防火警钟。从此之后,当地百姓预防火灾意识逐步增强,火灾事故也得以逐年减少直至杜绝。群众认为这是杨太爷的功德,便在庙中立杨的“禄位”与火帝并祀。以后每年农历二月十四本地群众便抬着杨天德的“禄位”与火帝像,配以标旗锣鼓队、仪仗队及化装人物等,游行于樟林各乡村之间,逐渐形成“游火帝”民俗。

    据了解,以前在火帝巡游活动期间还举办“二月花灯盛会”,一直从每年农历二月初一日开始,至二月十五日才结束,历时半个月。在此期间,樟林周边地区的澄海、饶平、南澳和福建的诏安等各县群众,纷纷慕名前来樟林看游火帝和赏花灯。由于活动时间太长,不但造成浪费也带来了不少麻烦,后来游火帝活动就变成在每年农历二月十四日举行,仍然引来无数游客,使樟林“游火帝”民俗活动得以承传至今。

你是本文的第1474位读者
来 源: 《汕头特区晚报》2008-03-30
作 者: 陈耀贤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