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每年正月十六,汕头市濠江区河浦乡都会举行盛大的游神民俗活动。游神队伍中,除了潮汕民间信仰的三山国王、玄天上帝、陇尾老爷和福德老爷等常见的神祗外,还有两尊身着清代官服的神明出游,当地人称之为巡抚老爷和总督老爷。为什么河浦乡众要祭祀两位清代的官员?这两位巡抚老爷和总督老爷又分别是谁?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还得从清朝初年的迁海说起。 顺治十八年(1661)清政府颁布迁海令,强制沿海居民向内地迁徙,以遏制郑成功等沿海反清势力,断绝其物资支援及周旋的社会空间。当时偏北沿海地区,只是迁移海岛居民而已,江浙地区较为严格,福建、广东地区最为惨烈,沿海居民基本全部内迁三十里至五十里不等,私出界外者处死,造成大量人民流离失所乃至死亡。 潮汕沿海地区在康熙元年(1662)实施第一次内迁之后,又于康熙三年(1664)在之前内迁基础上再迁,到康熙七、八年才得清政府下令允许回迁,遭遇尤为惨痛。据光绪《潮阳县志》所载,“康熙元年正月,勘边界,迁居民入内地,招收、沙浦、隆井、竹山、附郭等都共六十二乡。三年四月,再迁直浦、峡山、举练等共一百二十四乡。斥地后,民穷蹙日甚,啸聚为盗,至是连破乡寨。”人民尽迁以后,毁屋庐、坟茔为防线,东西三千余里,“民有阑出咫尺者,执而诛戮,而民之以误出墙外死者,又不知几何万矣。自有粤东以来,生灵之祸,莫惨于此”(屈大均《广东新语》)。 清廷斥地,给闽粤沿海社会秩序带来严重的破坏。如达濠葛园《纪氏族谱》所载,“越清顺治十八年,因厦门郑成功之乱,朝廷特行斥地之举,将浙江、江南、闽、粤四省沿海地方,一概议斥。就康熙元年二月初七日,本县知县谢,悬示即令搬移。彼都之人,逃走如鹜,庐舍尽烬。山画界而水插桩,樵无采而渔莫捕。谷贵如珠,升盐钱银。失业之人,营活无门,或鬻妻而留子,或鬻子而留妻,或妻子具鬻,孑身行凶。父不见子,兄难见弟。嗟哉!斯时虽血不满长城,实尸横镇于巨巷。”与达濠葛园同属于潮阳招收都的河浦陈氏族群也在斥地时遭到严重的冲击。据修撰于清嘉庆年间的《豪山陈氏族谱》(河浦乡旧称豪山乡)记载,“国朝初年又迁沿海居民尽入内地,流离颠沛,靡室靡家,展界后回乡者不满数十人”,“及展界回乡,里巷荆棘,无瓦片可棲”。直到康熙八年,广东巡抚王来任、两广总督周有德先后奏准复地,“议以海边为界,修复废毁诸营,听民出田”,潮阳才得以“奉旨展复”。 王来任,字宏宇,奉天人,康熙四年以副都御史巡抚广东。在迁海问题上,王来任同情迁民,执行上司命令不力,康熙七年(1634)被罢官还京,不久病倒不起。病重的他冒死写下《展界复乡疏》,以劝清廷展界,让迁民回乡复业。他直言粤迁界参事,数百万迁民流离失所,每年抛弃地丁粮银30余万两,又置重兵,驱使未迁之民筑墩台,树椿栅,乃劳民伤财之策。他巡抚广东期间,从未听过郑成功大逆侵掠之事,所见的都是迁海之民被逼为盗。因而力陈建言:“将原迁之界悉施其禁,招来迁民复业耕种与煎晒盐斤”。王来任披肝沥胆之奏稿,被康熙皇帝诏许之。康熙八年正月,两广总督周有德奉旨驰禁展界,动员迁民归故里复耕,百姓如获再生。 正是王来任、周有德等地方官员的努力,沿海居民才能重返家园,垦荒复业。因而王来任、周有德也成为沿海百姓感激称颂的父母官。如《豪山陈氏族谱》所载,“幸周王二公视民如子,悯飞鸿之在野蒿,目时艰,偕血疏以具题,披肝胆奏复地后,遗派于流离散失,开缔造于芒刺荆榛”。复界之后,各地感其恩德,纷纷修祠建庙以纪念之。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河浦总督老爷和巡抚老爷也正是当年得以重归家园的河浦民众对周王二人在推动沿海复地所作出的贡献的称颂。 如今,国家升平,经济繁荣,当年清廷迁海政策给沿海居民带来的沉痛记忆在岁月流逝中被渐渐淡忘。至今仍在河浦乡神庙中被乡民世世代代供奉着的巡抚老爷和总督老爷成为历史的见证。
|
你是本文的第4636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特区晚报”2017、4、3 作 者: 陈爱辉
|
|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