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灶神,俗称灶君、灶王爷、东厨司命等等。在民俗信仰中,他是每个家庭日常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神灵。 腊月祀灶,据说起于西汉阴子方。范晔《后汉书·阴识传》里说,汉代有个叫阴子方的人,很孝顺,又忠厚,腊月的一天早晨亲眼看到了灶王爷显形,阴子方激动得连连叩拜,正好家里还有黄羊,赶紧把羊宰了,献在灶神面前。从那以后他成了暴发户,享尽荣华富贵,这让阴子方做梦也想不到,他告诫子孙世世代代都要把灶王爷祭祀下去。大概人们都希望像阴子方那样得到灶神提拔恩宠吧,很快祭灶的风俗在民间形成了。后来还传说,灶神是玉皇大帝派到家里来监督善恶之神,每年腊月二十四日要去天上一趟,向玉帝通报这一家的善恶。七天后赶回人间过大年,潮俗则说灶神农历正月初四才回人间。老百姓怕灶神到玉帝面前说自家坏话,对灶神不敢有丝毫得罪。二十四日之前,人们就要把家里清扫一番,女人们一遍又一遍地清扫灶间、擦洗灶台,做豆沙馅饼和麦芽糖。男人们则忙着制作“纸马”、“竹轿”。二十四日给灶神爷供上酒果、甜饼;把酒糟抹在灶门上;把纸马竹轿送给灶王爷;把旧灶神像撒了换上新的,再加上“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的条幅。宋朝大诗人范成大在《祭灶词》里,就详细地描绘祭灶情景及其民俗心理。云:“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猪头烂熟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团。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触秽君莫嗔,送君醉饱登天门。杓长杓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分!”据说祭品一定要有甜饼和酒,使灶神吃了粘口或成为醉鬼,这样就不会开口在玉帝面前说这家人的短,那么这个家庭在新的一年就有福了。 灶神还是家庭的保护神。旧时婚俗,订婚礼成,女子的生辰八字,便要交付男方。男方将它放入灶陉(即安放灶神像处)。这样,男方家中的灶神,对这位未来的家庭成员,也会予以一定程度的保护了。此外,或许还有保佑这桩婚姻得以最终成立,即女方不会中途变卦的作用。 过去在揭阳部分农村,幼儿赴外婆家或其他亲戚家,在离家之前,家人必到灶上,取些烟灰,涂于小儿鼻梁上。据说这样,灶神就会保佑这小儿一路平安,路上邪魅,见有灶神保护,自然不会伤害。到了亲戚家,大人就将小儿鼻梁上的烟灰擦掉,说“灶王爷回去吧。”接着,主人家就会抱小儿在灶后坐一会儿,据说这样这家的灶神也会在小儿做客期间保佑他平安无事。 其实,奉灶神为监督之神是起源于“劝人为善”的传统文化观念。奉灶神为家庭保护神是起源于对灶的崇拜和感谢。因人们是靠了灶里烧熟的食物,才能活命。人们只是根据民俗信仰中灶神的这两大功能,想用取媚于灶神的手段来达到现实的功利目的。他们每年这样祭着,每年都抱着同一种愿望:就是灶神能为自家带来“福”。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