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饶平农村正月游神赛会,十分普遍,惟海山镇的浮任村和高堂乡两处与别处不同,流传着一种成为“走乡船”的习俗。“走乡船”,意为走乡运。“乡船”是用竹扎纸糊而成的。浮任村扎制成一条张开巨口、露出利牙、鼓着大肚子的海豚;高堂乡则直接扎制成一条船形。“走乡船”的时间,浮任村是正月十六日,高堂乡则是在二月初二日(据说原来也是正月十六日,后因遇上一次兵乱,无法进行,改为二月初二,便沿续下来),其形式基本相同。当日,先祭祀游神,然后走乡船。
浮任村的仪式是:先由乡里“老大”(族长)在国王庙周围洒红花清水,表示吉祥清净,然后求签问应,一直求到三个“胜”(圣)签(一阴一阳为“胜”签),“老大”摆弄大声呼喊“胜啦!”一呼百应,众人欢呼雀跃,随着三声响炮,“走乡船”开始。前面一对书写“合乡平安”的大灯笼引路开道,接着“乡船”(海豚)走出,后面八抬大轿扛着国王爷偶像,两边彩旗招展、螺号长鸣、鼓乐喧天。抬乡船者由村中年青力壮的人组成,一式白色服装和白袜,腰束红布巾,抬着乡船沿村外大道边舞边跑,旁观者则向乡船掷石块,在绕村一周以后,走乡船的人要以最快的阻挡把乡船送到海边,投进水中,象征把一乡的晦气统统投进海里流走。乡船投进海里以后,国王爷的偶像抬回原地,议事到此结束。 高堂乡的走乡船,准备工作是在前一年二月初二以后娶妻生子的男性青壮年中卜签点“艄公”(即抬乡船之人),被点到的人必须请来所有房亲共同完成这项神圣任务。 二月初二这一天,用竹子扎成的乡船,挂上“一帆风顺”的旗幡,船里装着乡民丢下的秽物,即从正月初一日至当日各家各户摔碎的碗钵等陶瓷碎片,以及各家各户拂拭解除厄难的“纸钱”,百十斤重的乡船,由“艄公”扛抬,百十人护卫(乡船实则为多人帮抬),后面跟着大锣鼓班、彩旗、八宝兵器,化装队伍和八尊“老爷”的偶像,浩浩荡荡,驱赶着乡船出2公里外的黄冈合傍。一路上,旁观者向乡船丢石头,石落如雨。跑完乡船以后,抬乡船的人,常是伤痕累累。 走乡船时,乡民兴高采烈,喜气洋洋。无论男女老幼,都郑重其事,穿上节日盛装,请来外乡亲朋戚友,引得周围乡镇居民也赶来观看,人山人海,热闹非常。当乡船送出海时,人们好象卸去重负,异常舒畅,一时欢欣鼓舞。高堂乡走乡船时贴上一对联子:“时尚一新所见原多快乐事,春风满面相逢尽是舒心人:。正是当时情景的写照.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