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从文天祥在莲花峰留下“终南”遗恨后,800年来人们把这里看成一个圣地。稍晚于他的元代易理学家张鲁庵,索性就隐居于此,守护这片净土,直到现在仍长眠于莲花峰前。白此,张巡、许远、文天祥、张鲁庵……,这—连串的令人敬仰的名字,使潮阳成为…—个“忠”的家园。历代志士闻人,无论文武,都来这里一表忠心。此后潮阳,清官多,叛徒少,不能不说是先辈烈士精神熏陶和影响的结果。 清康熙朝臧宪祖,四川人,来任潮阳知县13年,“廉明慈惠,兴革悉当”,调走以后,老百姓还为他立生祠纪念。他写过几首诗,颂扬文天祥“古今留正气”: 莲峰感怀 丞相勤王到海涯, 精忠踏碎石莲花。 思扶弱主回天顾, 致使忠臣痛日斜。 浩气一腔吞巨浪, 丹心万古照寒沙。 成仁取义酬君父, 读史谁能不叹嗟。 1932年仲秋,东北陷入日寇之手不久,有两位驻守粤东的国民党爱国军官,东莞人陈仲英和/顷德人廖桐史(师长),到此题诗三首,抒发他们面对国耻的愤慨。其三为: 可奈今人逊古人, 辽河斧划太无因。 将军误撤渔阳戍, 胡骑长驱瀚海尘。 九牧早应知备塞, 六师何故罢乘闺。 诸公衮衮称廉简, 不及投荒一宋臣。 “辽河斧划太无因”,是说辽河所在的东北,随随便便地像宋太祖用发簪(雅称玉斧)一划,就给了日本,这实在太没有道理了。张学良将军错误地撤掉守卫边疆的部队(渔阳戍),才造成日本的胡骑(读i)长驱直人,占领北方,掀起烧杀抢掠的瀚海烟尘。做为守卫九州国土的长官早就应该知道如何备战以防守要塞,六师军队何故不抵抗就撤掉国家重要的城门呢‘广你们这些高官大员,平时个个都说自己—寸比战国良将廉颇,或是三国的大将简雍,结果还不及一位宋臣文天祥,虽然兵败投荒到此,但是绝不屈服。 这些刻在石头上的痛斥之言,如果让当年的投降派们看看,该是何等痛快! 1962年春,中国当代几位著名作家老舍、田汉、夏衍、阳翰笙等,一起来到莲花峰,拜谒了纪念文天祥的“忠贤祠”,都为文天祥的民族气节所感动。老舍回北京后,特意寄来他二首题为《游海门》的诗作:其一: 遥怜信国此峰头, 水黑云寒望帝舟。 今日红旗明碧海, 神州儿女竞风流。 诗中的“信国”是指文天祥,因他后来被封为“信国公”。其二: 饮露餐明霞, 青莲十丈花。 门潮起落, 万古卫中华。 这里既赞扬—了莲花峰的景色,也歌颂了在时代的大潮中?能具备的“万古卫中华”的精神。老舍后来以自己绝不向恶势力屈服的实际行动,加入到这个“万古卫中华”的烈十队伍,为世界人民所景仰。 后人每站在老舍诗刻面前,不中得会将他与文天祥的精神融合一起,甚至要以其诗韵而和之: 1988年元旦谒莲花峰以老舍旧韵 启功 无隗天南第一洲, 风帆如画碧波秋。 地灵人杰昭千古, 又幸奇缘过汕头。 书画家刘海粟、陈大羽,诗人赵朴初等国内名流,凡来此,无不留下诗作。而诸如饶宗颐等名家骇U,更是数不胜数。有一本《潮汕胜迹》的书,专门辑录了其中大部分的精品,以传后世。莲花峰则与文天祥等民族英雄一起,名扬世界。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