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揭阳东门街西端,接近中山路处,有一地方,人称“部主前”。
  据研究分析,“部主”可能是“部署”之误。“署”是官府办公地方。明、清时期,县令以下设县丞、主簿、典史、县尉等职,分工管理兵、粮、户口、监狱等工作。是县令以下一个部,部的办公衙门称“部署”。县府则称“衙门”。当年部的衙署多设于东门街头, “部署衙前”,简称“部署前”。这些署衙,现在还有些痕迹。从中山路走进东门街不远处,有一大门楼,坐北向南,里面有些厅房,比平常房屋宽敞,有厅有房,有廊有庑,不像点金也不是祠堂,据说便是古时县属理事和食宿的地方,这地方之所以出名,是有原因的。
  明朝末年,有一位被朝廷贬谪的命寂,名叫高攀龙,任揭阳典史。典史专管社会治安,是辑捕罪犯,管理监狱的,他为人正直,敢于为民申冤,在揭三月,为民办了很多好事,部署前总是很热闹,地名也便传开了。
  高攀龙是江苏无锡人,生于明朝嘉靖四十一年(1562),在朝官至吏部行人司,他生性耿直,不怕权贵。在明朝政治腐败,权阉专制中,他联合其他忠臣,坚持与太监斗争。由于皇帝昏庸,被贬来揭阳县当典史。他到任后,当时揭阳县最大的问题是出了一个讼棍,名叫陈所蕴,这人长于刀笔,惯于颠倒黑白,狡诈异常。他收罗了社会一些流氓无赖,组成黑势力,爪牙遍布全县。凡打官司都得由他包办。以钱银论输赢,混淆是非。社会上或乡里间有些小矛盾,爪牙们便怂恿打官司,一入陈之手便不罢休,多至家破人亡,官府也无奈他何。高攀龙到任后得知这一情况,便明查暗访,掌握实据后便迅速逮捕了他,并发动群众控诉,组织捕快打击其黑势力,终于把陈给处决了。他官虽小,但职责所在,又是朝迁命官,就连县太爷也敬重他几分,他办事利索,为民除害,人人称颂。
  高攀龙在揭任职只有三个月,便被朝廷削职回乡为民,他在家乡择一清静山水景地,与几位被揭职的同僚,成立“东林书院”组织学社,一边讲学读书,一边抨击政弊,在社会上很有影响,书院有一名联:“书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引起了太监门的不满。天启六年(1620),魏忠贤以东林逆党罪名大肆逮捕东林党人,大部分被杖死于狱中,高攀龙虽逃出却无力营救,日夜忧烦,不久也投河自杀,年64岁。
  揭阳县绅耆及百姓,感念高攀龙的恩德,敬佩其为人,在他离开揭阳之后,便把他在揭办公、居住以及周边地区,定名为“攀龙坊”。坊,是当时的基层行政单位,当年,揭阳县城内设七个坊,分别是:解元坊、朝天坊、魁元坊、攀龙坊、魁隆坊、椿桂坊、达道坊,以追念他的功劳,还把他的牌位奉祀于学宫“名宦祠”中,享春秋拜祭。
  至于“部署前”说为“部主前”则是谐音误读之故,但也只能约定俗成了。

你是本文的第662位读者
来 源: 《揭阳日报》2011-01-16
作 者: 林道成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