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揭西县良田乡有句俚语:“三只脚的人精不好找,四条腿的蛤蟆满地跑。” 良田多池塘,多小溪,也多农田和树林,宜于蛙类安家繁衍。过了龙抬头的二月二,就有了“呱呱”的蛙鸣,“咕咕咕——呱呱呱”那蛙鸣之声,或远或近,或高或低;或是独自轻吟,或是一唱一和;也有群蛙齐唱,响成一片的。 到良田乡去旅游,福气好的可以吃上肉肥滑而不腻、美味鲜香的良田石蛙。这独特的石蛙肉质细嫩鲜美,营养丰富,且有清热解毒、滋补强身等功效,食用价值及医用价值均非一般地方石蛙可比拟。关于良田乡这水产山珍,当地有这样一个传说。 相传在很久以前,桐树坪住着曾、袁、李、邓、刘五姓人,其中有姓刘的一家,男主人叫盛炫,号昌明,因冤案被揭阳县衙投入死牢,家中遗留五个幼子嗷嗷待哺,在当时“八字衙门朝南开,有理没钱莫进来!”的时代,兄弟五人徒叹奈何,只得与母亲缪氏相依为命。长子名叫统清,号如南,他见母亲因思念父亲日夜啼哭,体质虚弱,双眼几近失明,又听村里人说吃山狗态(四脚鱼)有强身明目的特殊功效,便天天到山上的小溪里去捕捉山狗太给母亲吃。有一次,他在溪里摸来摸去,始终捉不到一条山狗态。这时,太阳落山,天也渐渐地黑了。他坐在溪旁的小石墩上,不禁唉声叹气:“捉不到山狗态怎么办?”忽然身后传来几下水响声,他转身一看,只见一群突眼、扁嘴、花皮的小动物猛地跳上岸来。小统清生平没见过这种小动物,也不知道是否好吃,吃了是否有益。“心急马行田”,他不管三七二十一,眼明手快,随手捉了几只石蛙回家。他试着杀了一只石蛙,削掉皮生炒来吃,感到很香滑,没出事故,才煮了给母亲吃。他母亲吃了也觉好吃。以后,小统清就长期捉来给母亲吃。他母亲的身体逐渐强壮起来,脸色也红润起来,眼睛也越来越明亮。人们见这种小动物与稻田里虎皮蛙相似,只不过个子更大,又生活在石上,就把它叫石蛙。此石蛙在傍晚时爬出洞穴,在山溪两岸或山坡的草木丛中觅食、嬉戏,异常活跃。但其活动范围一般不大。夜深时,便逐渐返回洞穴,天亮后很少在洞外发现其踪迹。白天一般伏在洞口,或潜伏在草丛、砂砾和石片空隙间,伺机捕捉附近的食物:一旦遇有水蛇、老鼠等敌害,或是人走近洞口时,迅速退到洞内,或沉入水底。人们一般在春季夜间才能捉到。 穷人的孩子懂事早,后来兄弟五人发奋读书,其中长子统清官拜正八品修职郎。三子拔基官拜正九品登仕郎。如今桐树坪、岸洋村昌明公传下裔孙已超过二千人。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