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末,棉城有个穷秀才,名叫侯光秀。家境虽贫寒,却人穷志不短,勤读诗书,每日练字不辍。因无钱购买纸笔,便常用布团蘸水当笔墨,地板当纸张,练就一手好大字。旧时,东山双忠庙中堂的“双节万古”牌匾及“道生堂”、“龙虎”等招牌字,苍劲秀逸,令人百看不厌。 侯秀才有个文友,家住潮州西湖附近。一日,侯秀才应邀作客,游览胜景,谈论文事。西湖毗邻有个员外,正在营建一座祠堂,取名“六一堂”。该祠总体基本竣工,内部装饰、器具正在赶制。侯秀才随同文友游玩至此,抵步祠内,只见两廊墙上,贴着好几副“六一堂”牌匾字稿,此系员外多方聘请名家题写,遴选未定。嗜书成癖的侯秀才不禁驻足观赏,与文友交耳品评,遂觉技痒,灵感顿生。他环顾四周,并无纸笔,惟见堂上有一祭桌,桌上面蒙着一层木屑灰尘,便从地上拖来一块抹布,卷成一团,站好马步,蓄意运功,信手在桌上写了“六一堂”三个擘窠大字。其气韵不凡,旋即引来诸工匠围观而阵阵喝彩。员外闻讯,赶来观看,也为之动容。他即邀侯秀才回府作客,谈论书艺并备了厚礼,捧出文房四宝,诚恳地请求侯秀才挥赐墨宝。侯秀才固辞不受,说:“在下不才,只粗识数字。刚才涂抹几笔,乃兴之所至,偶尔而成,实无真学,故复难再得矣。”遂告别而去。 员外颇修文事,反复研析侯秀才抹尘成书于祭桌上的三个大字,感到章法天成。愈看愈爱,认为新祠匾字,非此不可,便亲自用墨圈出,请木雕艺师刊刻,漆底镀金,成为新祠理想牌匾,增辉杰构。 穷秀才抹尘成文,富员外慧眼识宝。一段墨缘,在民间传为佳话。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