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说宋真宗年间,龟头海边有一田主,家里养了九头水牛。放牧着这群牛的一个十二岁的少年,是县城穷书生刘仪的儿子,名叫刘世荣。日头刚爬上东山尖,刘世荣就赶着牛群到东山脚下放牧,太阳下山了,他就骑在牛背上,带着牛群回到田主的家。 山枝花开了又谢,练江水涨了又落,转眼二年过去了。这一带的农民发现,本来这东山面前、龟头海边的稻禾经常一夜之间就被牲畜吃掉一大片,自从这少年赶着九头大水牛到这里放牧之后,稻禾再也不会被吃掉了。这件事传到田主的耳朵,田主就派一个长工跟在世荣的后面,暗中看看他是怎样放牛的。那一天,长工发现,世荣赶着牛群进入东山坡时,九头大水牛一霎时变成了十头!十头大水牛在山坡上吃草、追逐,刘世荣则在树荫下念书。当他把牛赶回时,一离开东山脚,十头大水牛又剩下九头!长工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他把这怪事报告田主,田主也不相信。第二天,田主另派一个长工跟上。一连数天,长工们见到的都相同。田主亲自出马了,事情的结果使他傻了眼,当天晚上,田主翻来覆去睡不着觉。第二天,天未亮田主就到牛廊去,叫醒刘世荣问道:“阿荣呀,你替我放几头牛?” “九头呀?” “好!我把我的九头牛的角尖上都涂上一块红色。今天,你如果发现牛群中有一头牛角尖上无涂上红色的就穿上绳子牵回来。”说着,递给世荣一条绳子,迳自走了。以前,世荣把牛赶到东山坡之后,就让牛自行吃草,自己埋头读书,哪有注意到自己的牛群会增加一头呢?经主人的提醒,今天格外留神。果然发现牛群中多了一头,他连忙在多出来的那头牛的鼻环上穿上绳子,把它紧紧牵住。刚走下东山坡,只见金光一闪,手上只剩一条牛索。 田主决定自己去看个究竟。晚饭后,他躺在床上,正盘算着第二天将增加一头牛时,便朦胧入睡了。刚入梦,一个白发长须老翁来到他跟前说:“金牛星君与刘大人有缘,你别为难他们了。”醒来之后,老翁的话总在他的耳边回响:“刘大人?……金牛星君?……莫非这孩子……”早饭后,他把牧童辞退了。 刘世荣含着泪花回到家里,把昨天发生的事一一告诉父亲,刘仪虽不信,也只好叹息而已。第二天,田主来到刘仪的家,对刘仪说,他认为世荣诚实聪慧,应该勤读诗书,吉人天相,必有后福。说后拿出些须银两交给刘仪,要他认真课子。刘仪正苦于生计,本拟让孩子到糖饼店当杂工,今见田主施恩,喜出望外,道谢再三。几年苦读,正喜世荣考中秀才,谁知刘仪一病不起。临终时,嘱世荣到福建寻找伯父刘颖以续学业。父亲仙逝之后,世荣就辞别了母亲和弟妹,前往福建,在他伯父的私塾继续读书。几年后,他在福建参加府试,以《靖边治国论》被州官赏识,并推荐于朝廷。翌年,宋仁宗读了他的文章后,赐他为进士并派他到江西虔州任府宰,后升为州官,连任十多年。 虔州地处江西南部,东邻福建,西毗湖南,南接五岭,是一穷山恶水盗贼出没的地方。作为一个地方长官,要治理好这贫穷的地方是很吃力的。因此,刘世荣曾多次巡视所属各县,一边奖励农耕,一边平伏贼寇。由于他出身贫寒,对于贫穷起盗心的窃贼实行安抚,资助其从事正业;对于杀人越货的宿盗则严加惩处,因而深得民心,虔州百姓称诵不已,也受到朝廷的嘉奖。不久,授他浙东防御副使之职,统制浙江、江西、福建一带的军务。 到任之时,刘世荣已届不惑之年。他知道,这一带山贼、海盗、甚为猖獗,要治理好这一地方确非容易。但是,以天下为己任的刘世荣并没有畏难,真正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他用数年时间平定了辖区内陆地上的几伙大盗之后,即带一队亲兵,乘风踏浪,出海探险。一叶扁舟,出没于波浪之中。几经艰难险阻,终于找到海盗的巢穴。正待驾舟归来然后筹措破敌之计时,他的行踪被发现,贼首派几十名水上高手跟踪追杀,激战中,部下几乎全部丧生,刘世荣于船翻之时也被刺伤。幸世荣自幼生活在龟头海边,熟谙水性,才能带伤潜水逃生。 他被海浪推搡到海中一小礁上,睁开眼睛,见茫茫大海,浊浪滔天,眼看只有束手待毙了。突见远处渔火闪烁,生的希望在眼前闪现。兀地一个巨浪打来,他又昏死了过去。 当他再度苏醒过来时,发觉自己躺在一个洁净的船仓中。这时,只听一人高声说:“老爷,他醒过来了。”声音刚歇,仓外走进一个人来,“嗑”地一声跪在仓板上口称:“大人在上,受小人一拜!”原来,此人叫林正。刘世荣于虔州任职时,林正因家贫行窃被捕,世荣对他晓以大义,放他出狱,并赠他银子二十两,命他寻找正业。此后,林正到浙江宁波谋生,生意越做越大。此次从温洲押货归来,隐约见礁石上有一死尸,就对伙计说:“死者,入土为安,将船靠近,设法安葬,以积阴德!”船靠小礁,发现尸体尚温,即扶上船救治。没想到在此见到自己的恩人,因而日夜守于世荣身边。第三天,船抵杭州,林正一直送副使大人到官邸后才辞别而去。半月后,海盗们正为追杀了副使而弹寇相庆时,官军已包围大寨,贼寇个个成了瓮中之鳖!连续数年,刘世荣率军东征西讨,海上盗贼遂平,浙东大治,朝廷感其忠义且政绩斐然,因而又大加褒奖。 正当仕途得意之时,他上表辞官,要求回乡奉侍老母。宋仁宗感其诚,准其告老回乡并把龟头海周围的万亩田地及一批金银财帛赏赐给他。说也奇怪,自从皇帝将这片良田赐给刘副使并命州官前来圈定之后,在这里种作的农民又解除了稻禾夤夜被牲畜吃掉之苦了。 刘世荣回乡后,筑庐于东山之麓,课儿孙耕读,朝夕不离高堂膝下,乡人皆誉其为孝子,其在潮阳孝悌之声名不亚于在浙东之忠义!当时,县廓附近推他为忠义孝悌第一人!潮阳县令经常前来拜访他,二人交往甚密。一日,县令因榕江南岸时有盗贼出没为害百姓一事,请教这位以“靖边治国”出名的告老回乡副使,为便于言谈,县令特邀其放舟于龟头海之上。世荣见县令请教确有诚意,遂坦然答曰:“乱世必须用重典,然盛世则应晓以大义耳!”船至沧州,忽狂风大作,暴雨骤下。急命舟子靠岸,然舟越漂越远矣!突然,江中游来一大水牛,用双角将船顶到岸边之后又没于波涛之中。正惊疑,岸上传来一声“阿尼陀佛——”余音未了,一僧人兀立于大雨滂沱的海边。急请其登舟避雨。坐定,僧人神色肃然地说:“金牛星君与副使大人有缘,幸甚,幸甚!”二人惊疑问道:“此言何故?”僧人不直接回答,但却泄露了天机!原来,这个僧人是寄宿于东山的行脚僧清照。近日,清照于夜间坐禅之时,曾见东山东南偶时有霞光冲起,忙启开天眼,突见“金牛”行动于其间,屈指推算,始知是天上“金牛星君”于三百年前三月三日王母娘娘诞辰之时,饮酒过量,醉后失言,触怒玉帝,被贬下凡,现时醉时醒隐身于东山之中。中午,清照见金牛又现,于东山向西山驰骋,他即向西寻去,追至龟山,见金牛没于海中,时隐时现,顺流而下,遂跟踪至此。适见牛推船靠岸后又隐身波浪之中,赶到海边,牛已无踪。见船上县令与副使大人神色惊疑且动问,就将实情相告。 清照是个得道高僧,半生浸淫于禅宗佛理之中,且上通天文,下晓地理。他到潮阳目的在于弘扬佛法。经多方观察,选中县南白塔埔来建佛寺,而白塔埔属刘副使封地,正想设法接近副使大人,以求其舍地建寺!所以他不顾滂沱大雨来到船边,终于与县令及刘副使结成忘年之交。此后,三人经常在一起吟诗作对,谈经论典,烹茗煮酒,天气晴朗则漫步于龟海之滨或跋涉于东山之巅。一日,清照对刘世荣说:“贫僧意欲在县南建一寺刹弘扬吾佛宗旨,教化万民,公可助之乎?”世荣慨然应诺。清照又说:“贫僧不敢苛求,但求大人舍一席之地。”刘世荣当即令家人为清照划地建寺,并捐白银千两。县中众善男信女闻讯也纷纷捐资。翌年,宋英宗即位,将年号改为治平元年。斯时,刘副使年已百寿。值此百寿之庆,他舍地捐资的佛寺也已建成,宋英宗据潮阳县令所奏,为该寺赐名曰:“治平寺。”治平寺开光之日,刘世荣又将东山脚下至龟头海边的千亩田园舍与该寺。 话说治平寺开光之后,刘世荣经常到寺中与清照谈论佛经禅理。有一天晚上,清照外出未归,世荣来访不遇。在僧众挽留下,世荣打发家人回家,自己则在方丈室中秉烛读书等待清照。忽闻远处传来牲畜啃食之声,似牛吃草,似人割稻,又似海涛拍岸,若远若近,若有若无,正想到外面看看,清照却跨进门来。告以刚才所闻,清照笑而不答。有顷,清照才告诉他:“此乃牛啃稻禾之声,昨晚被吃去数亩,今晚又来了。”世荣敦促清照派寺僧往驱赶,清照道:“此天数矣,金牛星君酒醒之时,稻禾定遭其害矣!”世荣急道:“如此,计将安出?”清照道:“明日请大人同往巡视,再谋良策。”事实上,清照是心中有数的,他早就知道寺田被毁乃金牛所为,要制住这头金牛,非刘世荣君莫属。因此,清照打算以为副使大人造一“生基”于金牛身上,来制住金牛,既可保护寺田;又可了却他回报施主之愿。 第二天,世荣与清照各带一童一僧,策杖信步,踯躅于东山之中,不数里,僧俗二人立于山坡一小山岗之上,清照似是自语,又似对世荣说:“丘垅之骨,冈阜之支,气之所随。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此地形如卧牛,左有蛇山,右有龟山,练水潴而后去,洋洋悠悠,顾我欲留,其来无源,其去无流,山来水回,贵寿之地也。”良久,清照又对副使说:“公善人也,亦福人也,今登耄耋之年,且金牛星君与公有缘,贫僧拟献此地为公营造‘生墓’,将来仙去,便可循礼于‘窀穸’,公意若何?”世荣曰:“生赡死葬,乃人生必经之路,高僧有此良愿,老夫听从安排。” 于是清照代为择吉,准备开工。开工之时,清照正要为“生墓”点穴,却见满山牛虻,围住清照,紧叮他那光秃秃的头颅,清照只好用僧帽护头。点穴后即行离去,由刘世荣自行督促开工。不久,“生墓”建成,清照又对刘副使说:“此地乃金牛星君隐形之处,星君与大人有缘,今建为墓地,乃天造地设。但要完善,应于墓前建一尼庵,让大醉而眠的金牛晨听钟,暮听鼓。”刘世荣听清照的话,在墓前数百步处建一尼庵,招几个尼姑在此清修,以晨钟暮鼓伴金牛。这正是治平寺僧清照假手刘世荣制住金牛啃食稻禾的两全妙计。因为清照认为,尼庵就是“牛嘴箍”,金牛罩上“牛嘴箍”,它就再也不能随意啃食稻禾了。过了几年,刘世荣仙去,子孙们将他安葬于此。浙东副使刘世荣也与金牛星君一起在这里伴着晨钟暮鼓,倾听着龟头海的涛声了。 直至宋靖康年间,潮阳县令吴昊有感于刘世荣舍地千亩助建治平寺及他事母至孝的行为,在治平寺中建塔并勒石作记。明代邑人钟仕杰也于《治平寺》一诗中写道:“……塔记慈恩遗事在,胜游谁继杜陵吟。”至于民间,则一直在流传着刘世荣巧遇金牛星和眠牛听钟的美丽传说。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