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澳是渔岛,以渔为主业。由于古代渔民很难控制大自然,海途多险,凶吉难卜,海利多寡难以捉摸,故对神明较大陆人还崇敬。因此,除平常拜神外,古时在每年农历正月,盛行游神、走社、游灯、扮景、“火马”等活动,内容丰富,但各村日子不同,形式有别。
                                    (一)隆澳的游神
    {1)元宵是游馆尾妈祖之正日。
    这是全隆澳每年游神之先,为馆尾妈祖庙(位于隆澳金山脚下)妈祖出游之正日。附近的下 妈祖庙(位于隆澳中心)妈祖、前江关帝庙的关帝及其周仓、关平,伽蓝爷、石亭土地公妈、石牌土地公妈、土地娘一起陪游,都先从各庙扛至下 妈祖庙前集中。    
    中午1时起,在人群挤挤、香火兴旺的下 妈祖庙前的阔埕上,在乡绅指挥下,先点响置于地面、相距近米的3枚地铳。它由高约o.1米、直径约o.2米的竹筒,椿上火药而成,爆炸声很响,似铳声。地铳响后,即点放震耳欲聋的鞭炮(连成很长之串,挂于2支大桅,约需响半小时。与此同时,8名壮汉,健步走进庙内正厅,在两位老大(即乡坤)扶妈祖坐进轿后,就扛起走出庙门,至阔埕歇下。待鞭炮全部燃放完毕后,就扛轿开始游神。
    俗话说:“大官押尾”。游神队伍很长,馆尾妈祖轿排在最后。开路先锋是4人分两边打马头锣;接着是执标队,两边各约30人;再接着是扮景队,每边也各30人;继而是锣鼓弦乐队,每边各二三十人。后又是执标、扮景、锣鼓,如此配搭,共有10余个锣鼓队。游行路线,是经过营盘前、西街、顶鱼街、港仔脚、下 庙脚、沟仔下、盐埕围。按此路线,连游3遍。游神过程,所到之处,各家户主人在门口燃放鞭炮,故炮声不绝。富有人家,还在门口摆三牲(猪肉、鸡、鱼),粿品匣、菜碗于桌上,烧香跪拜接神,轿便暂停再扛行。 3遍游毕,各神轿扛返到营盘前,已是下午5时余,便暂停。这时,除留下馆尾妈祖及其附属之轿外,其余之神轿扛到下 妈祖庙歇夜,但关帝不能进住而在庙后葫芦仔脚戏馆寄夜。
    约6点钟时,便“跑妈祖”,即对馆尾妈祖进行“缠轿” (折掉轿之上部,缠紧轿身、神像、以便于扛着快跑),然后由4位壮汉,扛轿猛跑进西面约500米远的妈祖庙(扛轿跑庙俗称“走社”)。开路先锋,是60人以上(分站两边),各打铜锣,后面约百人(也分站两边)各手执“火马”(由竹竿顶端包皮棉蕉油点火而成),皆跑步前进。妈祖轿前,有手下二女婢、附近山尾土地公、妈四轿。迎妈祖返庙时,庙前阔埕大放鞭炮,入庙门时再放三枚土铳。妈祖进庙坐原位后,庙内摆有10只桌,上摆牲礼拜之。
    (2)十六日是游下 妈祖之正日,是夜抢神像。
    这天轮到下 妈游神之正日,除元宵馆尾妈祖及其附属已入庙外,其余神像再次陪游。游神方式、时间、路线与昨天一样,只不过“跑妈祖”前是歇在石路头。除关帝继续在戏馆寄夜外,其余神像皆随妈祖跑入下 庙,安置在神龛上。
     是夜抢神像,为游神活动中最激动人心的场面。它是这样进行的:
     入夜约7点钟时,庙内在威望最高的乡坤或秀才主持下,叱声:“抢神像!”来自伽蓝庙社、石亭土地庙社、石牌土地庙社的3位壮汉代表,从庙内角同时冲至龛前,动手抢寄在龛顶的伽蓝爷,石亭土地公、妈,石牌土地公、妈神像,然后跑到庙门,传给槛外同社接应的人马。但是,槛外三社各有一群身强力壮者,既可接过庙内同社代表,传来的神像又可阻挡他社人员前去接神,故槛外乱哄哄。据封建迷信说法,若是伽蓝爷先出庙入轿扛跑,则是年“好海利”(因该社多是渔民);若是石亭土地公、妈先出庙入轿扛跑,则是年“好盐利”(因该社多是盐民);若是石牌土地公、妈先出庙入轿扛跑,则是年“好商利”(因该社多是商贾),故各社壮汉互不相让,奋勇争先。那一社若把要抢之神像成功地传到庙外,则由本社一帮代表快速护送至10多米远的轿内,马上扛起来,由打锣队、“火马”队跑步作开路先锋,跑向该社庙内,把神像摆上原位。
    抢神像中,各社都安排有三套人马:庙内抢神、庙槛接神、庙门外护神。这就需要各自挑选大力士“参战”。抢神的人们,一个个赤着胸穿着背心短裤,而在这寒夜中身上还冒汗哩!石牌土地公庙社多是商人,体力当然不如捕鱼、·扒盐体力劳动者,故他们为取胜,常雇请力气大者“参战”。三方都互不相让抢神像,会不会引起伤害武斗?一般是不会的,因为大家都很遵照迷信规距,只是出力抢神,不去伤害他人身体(违者会“受到神的惩罚”)。  。
    由于庙外送神像时一片混乱,又是夜间,故曾出了一个笑话,就是把石牌土地妈像,被误抢进石亭土地妈坐轿里,扛进石亭庙过夜。天亮,庙祝发现,就请回石牌土地庙,却见
它摆上不久就倒下去。庙祝摔杯·(即笺)问土地公说不要土地妈是吗?竞摔到圣杯(即同意),只得把土地妈移到石亭庙。又问石牌土地公同意再刻一尊土地妈否?摔不到圣杯(即不同意)。于是,人们就把此事称为“石牌土地公休妻”、“石牌土地公守寡”,“石亭土地公娶二妻”。
    (3)十八日13乡游关帝。
    这是隆澳区每年游神中之高潮,规模最大。来自隆西、山顶、龙地、山边、宫前、港畔、西阁、下寮、长畔、羊屿的头乡、尾乡、白牛走马埔13乡的民众,各出锣鼓队、扮景队、标枪队、“火马”队。这天中午1时起,人们把寄放在下  妈祖庙后戏馆里的关帝及周仓、关平和水仙爷这4尊神像,扶至各自轿内,开始在大街小巷游起来。是夜,4台轿被扛跑进入前江关帝庙里。  
    每逢此日傍晚(约5时),关帝神游至隆澳中心地带的灰堤时,总要停留半小时以上,接受隆重敬拜,俗称“灰堤放大炮”。这里有个缘由。相传灰堤的联兴园馆,在一次台风袭击时,岌岌可危,参馆者求拜前江关帝神说:“若保佑联兴园馆平安,避过台风,明年起每逢正月十八阵为关帝接神。”果然,该馆不会被台风吹倒,参馆民众也遵照讷言,越年起一年一度关帝神游到灰堤时,就燃放大炮,摆猪头,大粿于桌上,隆重接神。
    在隆澳游神中,大峰祖师没当作神参游,但是当正月十八日关帝游至其庙前时,则需大放鞭炮。
    当关帝等神被扛回庙里之后,连夜即在庙前海滩上演戏,且自此连演6至10夜。戏台背海向庙,这是在演戏给关帝欣赏。实际上,免费的男女观众如潮,至深夜方散。
                                       (二)云澳的游神
    (1)初六日轮流游大乡众神。
    这是云澳区每年游神之先。从早饭后至傍晚,西畔乡、南台乡、中柱乡,分三批游神,游毕分别扛神走社,归返各庙。
    第一批,游西畔乡神。早饭后,位于大乡(包括中柱、南台、云星、西畔四乡)西端滨海北帝(即玄天上帝、真武帝)爷庙前,西畔乡人开始起社,把庙里北帝爷、寒唐爷及邻居新宫老爷公(三山国王),分别请进3台有銮架的彩轿里。在庙前放了三枚地铳(大鞭炮)之后,于热烈的鞭炮声中,锣鼓队在前,寒唐爷神坐轿当开路先锋,新宫老爷公继之,北帝爷“大官押尾”,向东沿着街路、南台乡王公庙、云星乡溪仔头前进。当到达北帝爷庙后约400米的城仔顶时,寒唐爷被一群人轮流扛着跑向西侧约500米远的赤石湾去“镇符”,余者两轿被扛到坎头顶村土地庙歇息。寒唐爷被扛到赤石湾时,有人从轿里抽出一“剑”,猛砍石头,表示“斩妖保全乡平安”。后老爷进轿子再被扛跑返来与另外两轿之神会合。近午,三神分三次走社归庙(相距约400米)。每次形式一样,即先放地(大鞭炮),燃鞭炮,有人高举龙旗、虎旗,数十人分两侧打锣,继而扛轿,皆跑步进行,场面紧张热烈。
    第二批,游南台乡圣王神。中午,南台乡民扛着港口圣王庙神、恩主爷神(庙原在圣王庙西200米处,今神像寄放在圣王庙内)两台轿,游过溪仔头、街路,约2点多钟归庙。
    第三批,游中柱乡妈祖神。午后约3点钟,中柱乡民扛着妈祖庙里的妈祖及其千里眼、万里耳和北帝爷(庙原在妈庙后约200米处,今神像寄放在妈庙内)4顶轿出门,至海滩转东,游过街路、圣王庙前、溪仔头,扛返妈祖庙时已是傍晚了。  
    (2)初七夜扛妈祖游灯。
    白天休息。夜里,中柱乡民扛着妈祖庙里的妈祖各神,开展游灯活动。成百以上渔民,各用木架缚紧掇鱿照火用的大汽灯(相当于500光电灯),列于两旁行进,使夜游之路光芒四射。夜里游灯,除了增加灯火外,还增加扮景队、手持标枪队。在乡间路道游了3圈后,约10点多钟,才扛众神归庙。
    (3)初八夜大乡大游灯。  
    白天照样休息。夜里大游灯,可谓云澳区游神最精彩节目。是夜,中柱妈祖庙里四神、西畔北帝等三神、南台圣王爷三神及各土地公、妈神,全部出动,被扛在轿里游行。汽灯更多,照亮长长队伍,锣鼓、执标枪、扮景、舞蹈,各显其能,多姿多彩。每逢游至各庙前时,文艺队伍总要戏狮舞龙,表演一番,接受各庙“典公”的赏钱,然后才继续边走边表演。游行一圈又一圈,直到半夜十二点才甘休,把各神扛进各庙之中去。         (4)十日澳前乡游神。
    澳前乡在大乡之东南面,地形似半岛,村人皆务渔,对神明分外恭敬。每年一般在正月初十午至夜游神、游灯,但村老喜欢在“灶爷公落天”的正月初四向帝君摔杯,那天摔有圣杯就确定为游神之日(以初十至十四日之内为限)。游神路线,从海滩的帝君庙起,至盐埋尾止,再以此绕圈。轿有10台,为全云澳地区之最,所抬神像分别是:妈祖、千里眼、万里耳、帝君神2尊(其中1尊是在海边捡到而扶进庙里的)、周仓、关平、佛祖(庙在关帝庙东角近侧)、土地公、土地妈。夜里扛神游灯时,增添了车鼓舞等文娱表演,备受村民赞赏。该舞约在清朝中期从闽传入南澳,内容以《水浒》中晁盖、鲁智深等要到法场救人的故事为主,由10多人扮演,边唱边舞,乐器、锣鼓配之,十分惹人,为广东特有的民间舞蹈,1959年曾获省奖。
    (5)十二日荖园乡游神。
    荖园位于大乡东北侧云盖寺山西面,以农为主。一般在此日午至夜游神,但有时也摔杯定日,但都不超过十四日。游神3尊:妈祖、恩主公、王爷公。游时从妈祖庙(于村正中)起社,再在村里绕圈子。夜游时,有10多支火把,在队伍前头舞蹈,起到不让观众挡路之作用。此做法为云澳区他乡所无。
    (6)十七日山边乡游神。    
    这是云澳区最慢游神之日。山边位于大乡北侧山脚,其游行路线为全区最长,即从乡头妈祖庙起,过全乡,又到1公里余远的大乡之溪仔头,再向东行约1公里到田底,才转返山边。游神3尊:妈祖、三山国王(庙原在妈祖庙后,今寄放在妈祖庙内)、北帝爷(庙原在乡西)同样是午后游神,入夜加游灯。  
                                          (三)深澳的游神
    深澳是南澳岛明清总镇府所在地、民初老县城,但人民居住集中,基本同一乡,故游神统一在每年元宵。
    这天中午起,村民们先抬着五福爷与夫人、真君爷(即保生大帝、先生公)所坐的3顶轿,在总镇府前大衙口集中,然后在城内外游行,傍晚时才歇。  
     黄昏,众神集中在大衙口,他们是:田心土地公与妈、东门土地公与妈、五福爷与夫人、真君爷、关帝爷与周仓、关平、妈祖、城隍爷共10多位。是全岛各地所游之神最多之乡。该地还有永福庙神不能参游,传说它是贼首,护某朝太子有功而受招安,才塑庙祀之,故不能参游,否则“天下要造反”。游神方式大致与岛上名地相同。
    游神路线,是走过总镇府后的城隍庙、关帝庙、真君庙,出城之东门,过附近土地公庙,向西过石亭、妈祖庙、新街、三官堂、北门外之街、永福庙(也称“王公庙”)、草寮尾、校场,再入城之西门,过西街、贵丁街,最后到达康氏宗祠前阔埕,神轿才各自抬返庙中。进庙前也与岛上各乡一样,“走社”而进。五福爷神从王贡爷的旗杆斗扛跑百多米而进,真君神从白灰埕扛跑百多米而进,关帝神从金山寺扛跑约百米(有一段斜坡)而进,城隍爷从大衙口扛跑百余米而进。
    值得一提的是,深澳游神,有四项独特之处:
    一是城隍爷与众神游毕,越日就被西部近10多公里远的走马埔山村,借去游乡,再被隆澳、云澳借游,才抬轿回庙。
    二是每当众神轿被扛至真君庙与妈祖庙前时,改变岛上游神至各庙前停顿表演节目之习俗,扛轿者小跑而过(前文《妈祖神话》已详述)。
    三是离此东面3公里远的青澳村,当深澳元宵游神时,专门派车鼓舞、锣鼓队到深澳参加游神助兴,而不扛神轿前往。
    四是元宵夜游至校场时,利用这里场地开阔,聚集赛灯。各社派出各种样式的彩灯比美,同时各派出装有腊烛、灯火的动物模型表演队赛舞。如妈祖庙社出鱼舞,关帝庙社出龙舞,真君庙社出麒麟舞,五福庙社出狮舞,恩主公庙社出蜈蚣舞等,各显风姿,精彩引人。
                                         (四)青澳的游神
    古代南澳岛,主要居民点是深、云、隆、青四澳。游神中,青澳(有3小村)因仅有3座妈祖庙、3座土地公庙、1座关帝庙,故形式较为平淡,可是,却有异于全岛他处之举,就是当游完神要走社进庙时,各挑选8条大汉,用伸直手臂高举神轿猛跑,而不是用肩扛着跑。
    综上所述,海岛古代游神,有增添节日欢乐气氛,丰富民间文娱节目,发展工艺技巧等作用,但也带来封建迷信,浪费资金,放鞭炮太多而污染环境,容易引起火灾、村斗、伤人等弊病。

你是本文的第2242位读者
来 源: 《南澳岛传奇》
作 者: 林俊聪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