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澄海市东部莲下镇许厝村,有座关帝庙,是清初邑人大官许龙所创建,并由他从南澳岛深澳镇关帝庙,恭请神像真身来奉祀的。 明末清初,在2万人口的南洋乡(今分莲上、莲下、湾头三镇,人口共12万人)出了一个威震远近的土豪许龙(号庆达)。他与黄冈黄海如(澄海人)、海山朱尧、潮阳张礼、澄海杨广,被称为“五虎乱潮”(另有三河坝吴六奇、碣石苏利也是著名土豪)。初时不清不明,后“四虎”归顺郑成功,仅许龙抗郑归清。先为总兵,后加都督衔,村民称之为“许总爷”。 许总爷出身寒门,不识字,乃—介武夫。因此,他敬重武将,尤崇拜忠义勇将关羽。于是,在升官之后,遂捐资于村中兴建—座武帝庙。它占地面积约1400平方米,其中建筑约1300平方米。 他雇人用沉香木,雕刻了一尊关公像,摆在神龛。人们评价说:“还是南澳关帝庙,那尊关公像刻得雅。”他听到此活,想起南澳关帝庙,是在明朝嘉靖年间,关公托梦授计给都督戚继光,使他海陆夹攻,在南澳打了一场大胜仗——击败大海盗吴平,事后感恩而建庙的。其规模宏伟冠闽粤,关公又多次“显灵”。故对南澳关公像分外敬仰。于是,想出了换像之计。便率部下,带村庙中的关公像,往南澳去。 他们乘船过海,东渡约20公里远,登上岛北深澳金山麓关帝庙拜神。他跪下烧香,然后插香于石炉,再双手执—“杯”(竹茭)跪拜。这时,许龙正在全神贯注,虔诚跪拜,忽觉眼前那高约1.2米,右手前伸执书,左手轻抹长须,斜身观书,维妙维肖,由特优的沉香木所刻,果然比家乡关公像优美得多的关公,似乎向他点头示意,不禁万分激动。灵机一想,便对关公祈祷道:“关公啊,你这万世人杰,浩气长存。弟子许龙,今日特来祈拜,请显灵保佑我前途远大,官运亨通。若同意,请给我一个圣杯吧!”说罢,把双手所执的两杯,高高举过头顶,再往地面丢去。一看,一杯底朝上,另一杯底朝下,是圣杯。 许龙高兴异常,一摔就有圣杯,知是今日行好运,再祈祷道:“关公啊,感谢你赐我圣杯。我有第二个祈求,就是把你请到我家乡南洋许厝村的武帝庙内奉祀,造福民众。若同意,请给我圣杯吧!”丢杯一看,又是圣杯! 许龙喜出望外,再祷说:“谢帝隆恩!你既然同意真身被请走,弟子就把家乡那一尊,换来这庙中代替。若同意,请赐圣杯。”丢杯下去,还是圣杯!便兴高采烈换神像。 本来,摔杯求神,按习俗每次可摔杯三次,若其中有一次是圣杯,就表示神同意;若三次都无圣杯,而是阴杯(杯底皆朝下)或阳杯(杯底皆朝上)则表示神不同意。今天,许龙所求三事,每件摔头次杯都获圣杯,实在离奇。 他回南洋后,组织敲锣打鼓,燃放鞭炮,把关公真身像安放坐于轿中,扛进许厝村关帝庙内,扶上神龛正坐供人拜谒。 此后,许龙果然官运亨通,飞黄腾达,最后被康熙帝加封为都督。 该庙于1951年土改破旧立新时,受到冲击。由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兼文教厅长杜国痒,向澄海县委书记许士杰打招呼,把关公木雕像,及县内其它庙、寺、庵的神、佛像共600多尊贵重文物,搬至县文化馆保护起来。可惜在十年“文革”浩劫中的1968年,难逃厄运。蔡英豪等7名保护文物者,被游街示众。那些文物,也全部被数十名“红卫兵”,搬在阔埕上,点火烧毁;烧不去者还遭刀劈,无一幸存。 (据1994年8月19日夜,澄海县蔡英豪、陈训先同志,在南澳岛青澳湾口述,9月23日莲下镇政府副镇长陈镜才补充)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