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潮汕有句俗谚叫做“生有二哥丰,死有大峰公。”意谓在生有泰国侨领二哥丰郑智勇可照顾,死后有大峰公倡建的善堂收埋。也就是说,生死都有了依靠。 大峰原籍浙江温州,生于北宋仁宗赵祯宝元二年。他俗姓林,名灵噩,字通叟,进士出身。因不满朝政腐败而削发为僧,此后云游四方。公元1120年从福建云游来到广东潮阳和平镇时,适逢当地闹旱灾和瘟疫。时年已八十二岁高龄的高僧遂结庐于桥尾山灵泉寺,设坛于狮尾石(又称为大峰石)为民解厄,消灾脱难。 位于练江下游的和平乡民过江办事要搭乘渡船,由于江水汹涌澎湃,时常发生渡船倾覆的事故。大峰发愿要在此建造一座桥梁,方便当地百姓来往。他到处化缘募捐资金,并亲自下江探测深浅,以便计算木料石方的用量。宋徽宗赵佶宣和五年(1123),大峰带着募集到的资金前往福建购买建桥的有关材料。经过4年的努力,终于采集了建桥所需的木材石方,用木船运回和平。他根据江面的宽度,建成了16个桥墩,全长90米,剩下首尾两个桥墩尚未建成。就在这一年10月份,大峰圆寂,享年88岁。在大峰逝世后26年的南宋高宗赵构绍兴二十三年(1153),由乡贤蔡惠将和平桥续建完成,了却大峰生前建造和平桥的夙愿。 当地乡民为纪念大峰为民造福的善举,遂在桥南建起了一座报德堂祭祀他。报德堂里还造了一座大峰塑像,尊称大峰为祖师。后来潮汕各地也相应建起了多所善堂祭祀大峰祖师,同时还开展施药赠棺、收埋尸骨、兴学救孤等善举。几百年来,那些善举早已成为了一种扶贫济困、互帮互助的良好社会风气,备受各界推崇。 “二哥丰”郑智勇(1851-1937),生于泰国,原籍潮安县凤塘镇淇园乡,乳名义丰,族名礼裕,“智勇”这个名字是孙中山于1908年为他起赠的。郑智勇为人乐善好施,热心公益,虽身居暹地,却对潮汕家乡的航运、兴学、筑堤等不遗余力,善举殊多。 这就是潮汕俗谚“生有二哥丰,死有大峰公”的由来。
|
你是本文的第1039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特区晚报”2017、4、9 作 者: 郑生
|
|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