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代,潮州流传着“深田卖吊瓜、田东顶厝洲启地皮、埔上涵井抱尿锅”的民谚,它道出当时当地农民谋生的艰辛。
    仙田(深田)农田种植业兴旺,但农民大多数过着穷苦的生活,特别是“四九五月鸡啄沙”青黄不接的日子。然而,活人就有活办法,不知何时开始,仙田人种植了吊瓜,即黄瓜,古时称胡瓜,据说是汉朝张骞通西域时引进的。这种瓜,天气好时它生长迅速,四五寸高即在株傍插上一杆篱竹芒杆让其攀掛。两三尺高时开始开花结瓜,但真正结瓜在侧蔓。雌蕊从开花到瓜可采摘只是近十天时间,俗话说:“大猛过吊瓜”。若种上三几分地就天天有瓜可卖,自家上街或转批给他人,忙个不停,这季节、叫卖吊瓜的几乎是仙田人。那时,瓜价虽低,但因产量高,采摘时间长,它可摘至端午节后,所以仙田有句俗话:“种坵吊瓜度春荒”。
    先前种田用的肥是垃圾土、人畜尿粪,城里头的垃圾土肥分更高,垃圾土堆集后濆些水,三几天就发酵腐解。田心村、顶厝洲村在东溪边,靠江水吃饭的人很多,木船走南串北,村民上城收垃圾就卖给撑船人,他们运出去售卖,到城里收垃圾的农民肩挑两只竹筐,筐中放一把小锄头,一只粪箕在街巷的垃圾池收集垃圾,然后挑到下水门外韩江边堆集,候行船人收购。卖垃圾的、运垃圾的各得其利,收入比种田丰厚,所以上城收集垃圾的人也就越来越多,问他们干什么,他们回答说:“启地皮”。因而就出现“田东顶厝洲启地皮”的民谣。
    说到“埔上涵井抱尿锅”,到底也是谋生使然。埔涵村的田园,原来都是韩江决堤沉积的河沙,经逐步改良平整的沙质田,保水保肥能力差,大多只能种植菜蔬、麻豆之类的旱园作物,其中“早菜头”最出名,有“埔涵早菜头清甘甜无渣”之说。菜蔬必须每天晨早浇水,肥要薄施多施,那时的肥料只有人畜粪尿,两三天施一次,肥料不够用。埔涵近城,农民就上城买尿,买来后、大多倒进园边的大缸,让它腐化。虽说近城,来回也要十余里,百余斤的担子压在肩上,几乎每天如是。他们早上摸黑出门,天微明,城中巷头街尾“尿唉”的叫声就彼起此落。穷苦的市民也将卖尿钱补家用,习惯地闻声出门招呼,收尿者便在主人指引下登堂入室,从墙角床后揣出盛满尿的陶锅,有时稍不小心就溅出流到手上,味道呛人,让人不敢吸气。唉,为了生活,你又能怎样!
    “卖吊瓜”“启地皮”“抱尿锅”,折射出旧时代农村的悲凉现实。有谚语说:“不是天气寒,谁愿卷腿睡”,今昔对照、沧海桑田、令人感慨。

你是本文的第941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都市报”2017、7、1
作 者: 丁有实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