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洁白如玉,鲜美可口,营养丰富,经济实惠,易于消化,因此深受人们的喜爱。
    潮汕人对豆腐的称法和其他地方有所不同,潮人心目中的“豆腐”连汤带水,即为外地的“豆腐花”。外地人称“豆腐”,潮人呼作“豆干”,而外地人称“豆腐干”,潮人则呼作“香腐”。这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
    潮汕“豆干”中的精品要数普宁豆干。普宁因地处丘陵,依山傍水,水质十分甘甜,故当地生产的豆干外脆里嫩,嫩滑爽口,风味独特,饮誉海内外。相传,普宁豆干的制作技术是元末陈友谅的军师何野云传授的,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
    潮汕“香腐”最有名气的是潮州姑苏香腐,色泽乌亮,韧中带爽,香味宜人,据说乃清初江苏吴县游方道士所传,故名姑苏香腐。潮汕“豆腐”是夏日清凉解渴传统小吃,乳白细腻、润滑如脂、清香爽口,深受潮汕人喜爱。
    潮汕一些俗语、歇后语、歌谣也常常提及豆干。“棉湖豆干热单畔”,意思是说揭西县棉湖镇的豆干,放在油锅里煎时只煎一面,起锅的时候,豆干半边焦赤金黄,半边仍是乳白鲜嫩,即一边是热的,但是其话里要说的是:单相思。“热”与“悦”潮音白读相同,“悦单畔”即“热一头”,“单相思”是也。“食无三块豆干——胶罗斋”,以刚吃素喻艰难在后。“艰苦啊,豆干兄”,道出了“挨豆干”(磨豆腐)师傅人生的艰辛,表达了人们对做豆干者的怜悯之情。“客人豆干——无历(割)过痕”,言客家师傅卖豆干时按豆干表面上的方格纹一格一格地切割,不偏不倚,比喻互不侵犯,两相无事。原先没有贬义,但是此话后来却被用于讥讽斤斤计较的行为,这是卖豆干者意想不到的。“厝顶曝豆干,雅雅姿娘在南山。生钱生银共伊娶,娶着个物乌心肝。”这首潮汕歌谣,道出了小伙子埋怨因缺少互相了解,只凭一面之见或媒妁之言,结果娶到一位不称心的姑娘,造成婚姻的不幸福。

你是本文的第557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都市报”2013、12、21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