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此处潮音读“giag(5)”,“走”之义。下,此处潮音读e(6),表示语气的副词。
    话说老林,自1940年在汕头市商业中心镇邦街经营了一家百货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评为“工商业”成份。1956年全国进行“对资改造”,老林在被改造之列,商店归公,成为公私合营的资方人员,又不久,成为国营百货公司的职工。老林自己当老板时,每天店门要开10多个小时,拼死拼活地干,成了国营职工之后倒是很好,每天固定上8个小时的班,并且不用呕心沥血地拼。清闲了的老林很自在,很高兴,下班了无事干就逛三街六巷,串亲朋戚友的门。他历来说话不乏风趣幽默,几乎逢人就说:“我现在真如神仙过的日子,行下行,食国营。”老林这句话的本意是:我现在的日子比过去好多了,有大把的时间来遛达,无须操劳费心,每月有国营单位发给固定的工资。不多久,单位开展整风运动就把老林整下来了,“行下行,食国营”选句话成了他“不满现实发牢骚”的罪证。这句话越传越开,含义也变了,成为对吃大锅饭,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国营职工的讥讽。
    这句俗语后来又有两个翻版。其一:“堵下堵,食政府。”是对一些敷衍塞职、不作为的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的讽刺。堵,潮语“应付”的俗称。解读:工作马虎应付,反正是政府工作人员,月到工资照领。其二:“企一企,食公社。”这一句是“其一”的细化,专指在人民公社机构工作的干部,喻义不变。企,此处潮音读kia(6),本义是“踮着脚看”,而潮人对站立的俗读是“kia(6)”,有音无字,就以同音近义的“企”代替。
    改革开放,打破了国营企业吃大锅饭的格局,于是“行下行,食国营”这句俗语渐渐退出语言流通领域。人民公社的体制改革了,于是“企下企,食公社”的俗语也没有人说了。“堵下堵,食政府”,不知道还有没有人说?

你是本文的第347位读者
来 源: 《潮汕俗语解读》
作 者: 鄞镇凯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