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穷人穿的破衣裳,补成百衲袄,大家戏称“插居多过镇土”。这句俗语本身,反映出潮汕人民艰难的流徙史。
    潮汕是一个移民地区,一千多年来,先民从中原地区不断南移。先来后到,年积月累,断断续续,人口便逐渐增加。每一个村落,原有的居民,或最早定居者,便称为“镇土”。“镇”者,占有、属有也。某几个姓氏最早定居某地,便称“企姓”,很有点先来为主的味道。倘企姓只有一姓,该地也往往称为“陈厝寮”、“林厝乡”、“许厝寨”之类。那些后来者,便统统称为杂姓,并被叫作“插居”,颇有寄人篱下的境况。杂姓的人口如果繁衍得快,超过于企姓,也可以摆脱依附关系,成为村中的大姓。如果杂姓不断增多,企姓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小,人们便说这是“插居多过镇土”了。
    一般来说,镇土的企姓对后来者不取斥拒态度,只要生存空间允许。毕竟同是万里南来人。这样,小村往往可以发展成大乡,外人也不敢小觑。有些村落却不肯接纳异姓,造成人口稀少。解放后有计划地进行移民,以充实劳力,减弱宗派势力,同样变成“插居多过镇土”。
    这些年,外省工大批涌入潮汕,尤其是有些民营工业发达的乡镇,外来劳力几乎超过本地人,给“插居多过镇土”的说法增加新的内涵。

你是本文的第1081位读者
来 源: 《逢看湖山便忆家》
作 者: 李汉庭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