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潮州歌册是流行于潮汕地区的一种说唱文学,用潮汕方言吟唱。它盛行于清末至20世纪50年代,60年代后逐渐衰落,现已濒危,2008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 潮汕流传数百年的闺中文学、中国说唱艺术的独特小花潮州歌册,作为潮汕俗文学中最流行的说唱文学,具有通俗易懂、曲折新奇、音韵和谐、琅琅上口等特点,深受广大老百姓尤其是潮汕妇女的喜爱。随着时代变迁,这一潮汕最普遍的曲艺娱乐形式逐渐式微,汕头市文化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以及我市潮州歌册非遗传承人正积极采取措施,抢救保护潮州歌册,通过各种形式传承推广潮州歌册。 痴迷歌册 情有独钟 歌册,大意为唱歌本子。潮州歌册是指用潮汕方言诵唱的民间说唱本子,是一种民间说唱文学,主要流行于潮汕、闽南地区以及港澳台、东南亚、海外的部分潮人聚居区。在潮汕地区至今仍有人对潮州歌册情有独钟,深深地陷入其中而不能自拔。已过花甲之年的杨佩华是一名钢琴教师,作为潮州歌册市级非遗传承人,她更愿意大家知道她是一名潮州歌册的表演艺术家。 杨佩华从小就跟随奶奶生活,每天都听奶奶吟唱潮州歌册。她向记者描述了当年的场景:每晚7点到9点之间,乡亲们都会自发地聚集到杨佩华家门前的大院,搬着小凳子来听她奶奶吟唱潮州歌册,最高峰时大院前坐满几百号人,男女老少个个都听得如痴如醉。6岁的杨佩华开始向奶奶“拜师”,精彩的故事内容和优美的旋律深深地吸引了她,学唱潮州歌册成为她儿时最美好的记忆。 在杨佩华看来,每一部能成为经典的歌册都是非常优秀且耐人寻味的作品,《英台行嫁》赞美感情忠贞,歌颂美好爱情,《二十四孝歌》传递孝义之道……这些都对中华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发扬起到了积极作用。而潮州歌册的诵唱者主要是一些粗识文字的妇女,她们在抽纱、刺绣、织麻、结网或闲暇时自唱自娱,或与邻里、女伴交流分享,乐此不疲。有妇女在家打理家务时,听到隔壁有人在诵唱潮州歌册,为故事情节所吸引,不时跑到隔壁家细细倾听,听到入神时顾不上家中正做着的饭菜,导致饭菜焦糊。由此足见当时人们对潮州歌册的痴迷程度。 女子文学 男子所著 明清时代,弹词刻本开始在社会流行,人们称这些刻本为“歌册”。潮州歌册萌芽于明代初年,形成于明代中叶,盛行于清代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据说,历史上的潮州歌册近似于现代的通俗畅销读物,印书商为了迎合市场,往往会搜集适销对路的题材,找来写手进行改编移植或自行创作编写。当时歌册多为落魄秀才、闲散文人、潮剧艺人等男子所著。 在过去信息闭塞,妇女难以接受文化教育的社会中,妇女往往通过听唱歌册了解社会、认识历史、增长知识、娱乐生活。潮州歌册继承历代说唱文学的传统,汲取各种戏曲的艺术养分,又融汇了潮州歌谣、畲歌、俗曲的特点,逐渐发展,形成自己独特的说唱形式。 潮州歌册最繁盛的时期大约是清朝末年,当时有李万利、王生记、陈财利堂、瑞元堂等多家书坊,其中尤以李万利号历时最久。新中国成立后,潮汕地区的专业和业余作者还创作或改编了许多新歌册,使潮州歌册焕发出新的风貌和活力。直到上世纪60年代,潮汕乡村依然随处可见潮州歌册说唱场面。随着“文革”“破四旧”,潮州歌册多数作品被毁,目前,这些歌册大部分已失传,幸存的多存档于图书馆和档案馆中。 新时期以来,潮州歌册逐渐得到重视,1983年8月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专门收录有潮州歌册。更为可贵的是,2002年北京图书馆出版社组织搜集、整理、出版的大型珍稀文献《稀见旧版曲艺曲本丛刊》,第一辑就是“潮州歌册卷”,收录的潮州歌册多达130种,总共1460卷、2000多万字,精装70大册,由此可见潮州歌册在国内说唱文学领域的重要影响力。 多方传承 焕发新光 在采访过程中,杨佩华现场诵唱了潮州歌册《龙江渡头》:“自古夫妻连理枝,同甘共苦相扶持……”似歌唱却无器乐伴奏,一段段引人入胜的故事娓娓道来,眼前仿佛展现出一幅优美的画卷,动听的旋律在画面中静静地流淌着。杨佩华介绍说,潮州歌册写作手法比较讲究,以七字句居多,写作要求与古代诗词相同,讲究平仄押韵,押的都是潮州话口语韵。潮汕话保留了古汉语声调的平上去入,所以在诵唱潮州歌册时,应讲究潮州话十五音、八声调,做到“平声平道莫高低,上声高呼猛力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同时,还要字正腔圆、按调行腔、抑扬顿挫,方能体现潮州歌册独特的音韵美。 然而,随着社会娱乐生活的丰富,普通话的普及推广,诵唱潮州歌册的人已经越来越少。痴迷潮州歌册的杨佩华深知潮州歌册的发展现状,她多年来致力于研究、推广、传播这项珍贵的传统潮汕文化。杨佩华每周二都在华坞村开办免费潮州歌册培训班,成立潮州歌册说唱团,同时还在每年汕头市文化馆举办的免费培训班义务教学。她还利用空余时间撰写潮州歌册的相关研讨评论文章,普及歌册知识,自掏腰包录制并发行潮州歌册专辑等。杨佩华希望通过众多有识之士的关注和支持,对潮汕地区独有的潮州歌册进行有力的保护和传承,使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更加瑰丽的光彩。
|
你是本文的第559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特区晚报”2016、1、25 作 者: 李德鹏
|
|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