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潮汕文学的宝库中,歌谣是一朵璀璨的奇葩。这种歌谣以方言口头创作,是经过长期融合形成的民间口头文学表现形式。潮州歌谣被运用到潮剧台词中,一方面增强了剧本的通俗性,另一方面又使得舞台语言更加生动活泼。

  在《桃花过渡》中,渡伯和桃花的“斗嘴”就是以“斗歌”的形式呈现于潮剧舞台,人物性格在歌谣中表现得栩栩如生。其中《灯笼歌》的“正月点灯笼,点呀点灯笼,上炉烧香下炉香,君担烧香娘插烛,保贺阿伯咿大轻松,呓了呓,大轻松。”可谓家喻户晓。《红狮缘》故事的民间性使其充满了趣味和乡土气息,潮汕俚俗方言、民谣等元素被大量地运用到唱词里,既准确传神,又富有地方特色。憨厚的陈伯生得知婚事被破坏时,远处传来惆怅的民谣“山顶竹青青,阿兄跷究难成家。衫裤破哩胶己(自己)补,身顶痒哩胶己扒,山顶桃红红,阿妹无奈缀别人。咸咸目汁吞落肚,拗起锄头来作田。”现代潮剧《银锁怨》的摇篮曲“哎呀摇呀,摇呀摇呀摇金囝。阿奴是粒大珍珠,珍珠落地欲人扶。只为珍珠欠一点呀,阿婆看着嘴嘟嘟。”

  据地方文献记载,潮州民间歌谣有畲歌、秧歌、歌等数种,其中畲歌流传最广。畲族是一个有自己语言,没有自己文字的民族,他们传递思想和感情靠的就是“歌言”,即是畲歌。其歌词古朴自然,清新活泼,充满畲族风情。

  新编历史潮剧《辞郎洲》的故事就发生在潮州凤凰山,剧作者以畲歌的形式创造了两首后台歌。畲家寨的畲民在中秋拜月时,面对家国将倾,后台歌唱着“年年踏瑶唱好逑,歌声壅断韩江流。今年踏瑶恨似海,腥风血雨满潮州。”陈璧娘送丈夫出征,后台歌唱着“波光闪闪舞沙鸥,送郎长征为国仇。欢情暂为忠义别,海洲今作辞郎洲。”在凤凰山的舞台背景下,身着畲族服饰的演员与以畲歌格调谱成的后台歌浑然一体。

  戏曲之源是诗歌,诗歌之源是民歌。在各类戏曲中都能见到民歌的影子,这在潮剧中更为突出。可以说,潮汕民谣给了潮剧的生成以文学孵化。

你是本文的第842位读者
来 源: 《汕头特区晚报》2009-09-14
作 者: 郭丹虹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