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潮汕方言日渐萎缩,潮汕民间优秀文化日渐式微的当前,汕头市私立广厦学校、广厦幼儿园、澄海区上华镇凤岭小学等一些儿童启蒙教育单位把潮汕方言歌谣引进校园;一些有识之士自发性地向自己的儿孙教唱潮汕方言歌谣;汕头市中山公园的有关人员正在收集潮汕方言歌谣,准备制作一批潮汕方言歌谣活动板块,在中山公园里展出,并录制成唱带,长期在园内里播放……凡此种种,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力挺潮汕话,力挺潮汕民间优秀文化。可喜可贺!

    我在欣慰之余,发现了一个现象——我们教给孩子们的歌谣,有一些未经淘洗,对孩子的成长,恐有不良的影响。希望同仁们能共同重视这一问题。

    那一天,我到朋友陈君家串门,听到陈君的4岁孙子唱着潮汕方言歌谣:“一支批担乃摇摇,电毛姿娘嫁华侨,七月嫁来八月生,九月抱囝返外家……”接着又唱另一首:“老叔,脚曲曲……”如今的4岁孩童,能说着流利的方言,且能唱方言歌谣,已不多见了,足可评之谓“难能可贵”。不过,从孩子嘴巴里唱出来的那些内容,让我有如进美餐误吞苍蝇之感觉。我告诉陈君——他孙子唱方言歌谣的传播者——

    潮汕方言歌谣,民间口头传承文学,随口编唱,不受格律限制,纯朴自然,极富地方色彩。这些作品,多数是时代的心声,表达了人民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诉说了人世间的酸甜苦辣,反映了老百姓的诉求。更有不少的游戏歌、催眠曲,如“拍呀拍剪刀……”、“天顶一粒星……”这些作品几乎没有什么思想内容,但顺口和谐有节奏,让一代代的孩子喜听喜唱,甚至终生不忘;可以说还是孩子们开启音韵知识仓库的一把金钥匙。我建议,教孩子们唱方言歌谣,还是选这部分作品为好。任何艺术品种,都难免有糟粕,潮汕方言歌谣也然。如上述的“电毛姿娘”(曲发女郎)是上世纪60年代在“批判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的社会背景下,妇女曲发被视作“资产阶级生活方式”而被辛辣讥讽,这样的作品有史料价值,但不应让孩子传唱下去。还有一些由心理不健康或顽童编唱的骂人歌谣,如“老叔,脚曲曲……”、“值日生,偷扣铃……”、“阿八弟,偷食我二粒牛肉丸……”等等。我建议这些作品只供研究人员作为资料收集而不可再流传。在我童年的时代,这些骂人的歌谣只有一小撮顽童在市井小巷中散布。若有谁在家庭唱,必受父母责骂;若在校园里被老师听到,传播者必受严励的处罚。还有,一些传唱已久的作品,其中有不健康之处者,应删除或修改,如《颠倒歌》中,有几个句子是拿残疾人的生理缺陷来开玩笑的,这无论从新风抑或从古德的哪一个层面来说,都是不道德的,应删改。又如“挨呀挨,挨米来饲鸡……饲阿弟来落书斋,饲阿妹来雇人骂”。这首歌谣的最后两句,显然是在宣扬男尊女卑的传统思想,也是非改不可的。我建议将最后一句改为:“若唔好好读书着人骂。”或者“食大做个科学家”。可否?诸如此类,不一而足,望能引起热爱潮汕文化的仁人诸君关注。

你是本文的第621位读者
来 源: 《汕头日报》2010-05-23
作 者: 鄞镇凯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